近日,走进虹口——虹口区外国人才中文培训班(秋季班)结业课程把课堂搬进了蔓楼兰海派旗袍门店中,来自本市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本区外资企业的外籍人才们近距离感受海派旗袍的独特魅力与上海文化的深厚底蕴。
“制作旗袍需要68道工序,其中8道工序是最重要的。”课堂上,蔓楼兰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旗袍的起源、历史和制作工序,并以店铺内展示的旗袍为范本,向外籍人才们细致讲解海派旗袍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与文化内涵。从盘扣的传统工艺技法,到不同面料的运用,再到旗袍的搭配技巧,工作人员的讲解生动有趣,还邀请外籍人才触摸面料、观察盘扣细节,让大家对旗袍的认知从“视觉欣赏”转向“触觉感知”。
现场,来自伊朗的纱哈耶(Shaghayegh)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针一线仔细地绣着旗袍上的图案,娴熟的指法引得在场人员啧啧称奇。
“我平时在家就喜欢女红,所以用起针线来特别熟练。”纱哈耶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伊朗传统服饰的照片边说,这些衣服领口、袖口上的图案和旗袍上的图案很类似,而且也是由手工制作的,这就是文化上的共同点。
随后,外籍人才们纷纷挑选起心仪的旗袍试穿。纱哈耶选择了一件藏青色的旗袍,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摆起了优美的姿势。“旗袍穿起来也很有亲切感,它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艺术品!”纱哈耶说。
经过挑选,大家穿上了自己心仪的旗袍和上衣,并共同留下合影。
在当天的课程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的张熠程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常见服饰的中文表达,并邀请外籍人才们现场对话,介绍这些中文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本次虹口区外国人才中文培训班(秋季班)自9月20日起开班,每周一次。除了在教室中教授外籍人才们学习中文外,还把课堂搬到了虹口的街道、菜场、医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虹口特色景点、地标。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光国际医疗部’体验中医针灸和艾灸。”参加活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老师柬弘信(Thong Hongheng)表示,通过专业医师的调理后,我的身体都放松了,感觉特别舒服。
此次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外籍人才在实践中提升了中文沟通能力,深入了解了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扎根虹口搭建了文化桥梁。
近年来,虹口聚焦“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战略目标,实施“虹口英才计划”,推出一系列优享服务。未来,虹口还将结合外籍人才的需求,推出更多融合本土文化的体验活动,让外籍人才在感受上海和虹口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好地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为虹口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