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25年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了解到,在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上,浦东正从试点示范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十四五”以来,浦东紧紧围绕引领区建设绿色发展总体目标,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努力锻造新区绿色制造的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2025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白皮书》、“十四五”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样本、“浦东新区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平台”等对外发布。这一系列坚实举措,既为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全国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浦东样本”。
绘制绿色发展“导航图”浦东积极创建国家级零碳园区
根据《2025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白皮书》,截至目前,浦东新区累计成功创建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22家次,其中绿色工厂91家次(国家级49家,市级42家次)、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家(国家级6家,市级11家)、绿色园区7家(国家级1家,市级6家)、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产品22种、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3家;累计创建上海市零碳示范单位9家,其中5家零碳工厂、2家零碳创建园区、1家零碳创建工厂、1家零碳数据中心。
一批绿色低碳细分赛道也在浦东形成集群发展。在氢能产业、绿色材料等赛道,浦东构建了一个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给体系;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赛道,呈现技术驱动、全链协同和生态支撑的发展格局;在碳交易和碳金融、碳捕集及应用、智能电网等赛道,通过撬动资本流动、破解减排难题和优化能源配置构建了低碳发展支撑体系。
面向“十五五”,浦东将紧跟产业发展最前沿、锚定“双碳”战略使命,通过技术创新、制度突破与场景赋能,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低碳科技策源地、绿色低碳产业先导区、“双碳”战略最佳实践区。推动绿色低碳创新技术、产品示范应用和场景落地,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浦东实践”。
“比如我们要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前沿领域的发展需求,靶向布局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细分赛道构建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条完整、商业模式先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等。”区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透露,浦东正聚焦空间布局,积极创建国家级零碳园区,推动张江、金桥、陆家嘴等重点区域低碳零碳发展。
搭建“浦东新区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平台”助力新区企业用能减碳降本
“浦东新区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平台”也备受关注。该平台由区属国企中唯一同时具备售电公司与虚拟电厂运营“双牌照”的企业——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上设置了‘虚拟电厂’的服务,通过虚拟电厂聚合的企业可调负荷,直接参与电网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获取额外的电费收益或补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同时,平台为企业参与绿电交易、碳普惠及未来碳市场提供通道和技术支撑,降低碳履约成本,提升绿色竞争力。”
据悉,该平台的建设目标包括构建起浦东区域能源“双碳”大数据底座,并打造浦东区域级一流综合型虚拟电厂等。在电力市场化交易领域,浦发集团持续扩大业务规模与市场影响力。截至2025年,集团年度市场化交易电量将突破20亿千瓦时。
共建绿色产业生态圈
推动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十四五”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15个样本涵盖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企业,上海吉列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及浦发·零碳绿谷1个零碳创建园区。
为进一步推动金融赋能企业绿色发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分别向6家绿色低碳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支持,累计金额超100亿元,涉及市重大设备更新、绿色产品制造、“康碳星贷”、“光伏+地铁”示范工程、碳配额质押贷款、绿色数据中心开发建设等领域;市节能协会、市循环经济协会等8家市级权威协会与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绿色产业生态圈。
致力于提升张江科学城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3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张江科学城可持续发展联盟,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企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能力。浦东绿色制造示范单位/零碳创建标杆企业——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公司总经理孔军表示,作为《张江科学城企业可持续发展指南》的共建单位,西门子医疗正积极发挥链主作用,携手各界在浦东推进绿色供应链与产业生态建设。“作为链主企业,我们积极和本土供应商协同合作。不仅帮助供应商提升技术能力,还与他们共同研发绿色技术,不断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