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科技创新的专题培训活动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举办。宝山区人才工作局、宝山团区委、宝山区人才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宝山)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区内高层次青年人才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
厚植人才沃土 激发创新动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搭建交流成长的平台,区人才工作局联合宝山团区委、宝山区人才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宝山)共同举办2025年“数智聚变 科创赋能”宝山区高层次人才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活动共计四场,将依托复旦大学优势学科资源,邀请复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智造创新学院、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等新工科创新学院教授,结合宝山区产业定位,开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出海布局与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培训。通过实地参观复旦大学科技成果展、复旦大学学院实验室、张江机器人谷等现场教学的形式,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高层次人才交流互鉴、协同创新的赋能平台。
“作为‘北转型’中的宝山,正处于‘一地两区’建设的关键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优秀人才的‘智力引擎’。”现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局长阳晖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强调各位青年人才要更加注重创新上先行一步,成为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排头兵”。要敢于投入、敢于试错,善于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要拥抱数字化转型,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把企业做优做强,为宝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搭建交流平台 启迪创新思维
理论是实践的根本遵循,思想是行动的源头活水。持续深入地开展理论学习,是把握前进方向、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内生动力的坚实保障。上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主编、复旦大学博士王多作“世界变局与中国选择”的专题课程,从理论知识、实践基础和创新价值等维度,为学员提供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战略指引。
近年来,宝山以搭建创新平台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区、企、校协同创新机制,紧扣战略科技力量和人才力量建设,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现场,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副院长吴祖煊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复旦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情况,以及高校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图景。
下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刘圣明以“企业领导能力与团队管理”为主题进行授课,通过大量企业案例剖析,深入解读科技企业在战略定位、商业模式创新和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学员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深度分享。
破冰环节中,学员们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挖掘跨领域科创合作可能性,碰撞与众不同的创新火花,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1热力启动
2闪亮的我
3路演时刻
融汇理论实践 感受创新脉动
作为首场培训活动,当天的课程设置既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强调实践应用的落地,实现了“思想引领”与“实战赋能”的有机统一。在实地参访环节,学员们走进复旦大学介孔新材料实验室,近距离观摩高性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等前沿科研装置,与科研团队深入交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前景。
参访过程中,学员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就技术细节、应用场景和合作可能性与研究人员展开探讨。一位来自新材料领域的高层次青年人才代表表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我们领略了顶尖科研团队的创新实力,更为后续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宝山区紧扣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总体要求,全力优化人才引育留用举措,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同频共振,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营造优创优居优业人才发展环境。下一步,宝山区将强化资源整合,以集成化、精准化、品牌化为目标,加快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为各类人才在宝山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更优质的服务、更有力的支撑,奋力打造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北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