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窗就能看到七宝老街的黛瓦飞檐,楼下随时可约的文创沙龙,周末还能邀请志同道合的同事来家小聚畅谈,这里满足了我对理想工作生活的全部期待。”
站在宽庭九星社区明亮的落地窗前,在世纪出版集团工作的陈茜这样描述她入住近一年来的新生活。作为“上海文化人才之家”的首批入住者,包括陈茜在内的来自出版、设计、影视等领域的182位青年文化人才比邻而居,开启了崭新的创作人生。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依托城投宽庭九星社区,联动镇域内三大市级文创园区、四大文化载体,通过“安居-服务-生态”模式,不仅解决了人才的居住需求,更构建了文创人才“近悦远来”的生态圈。
筑巢引凤
全链条赋能打造“活力雨林”
漫步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近年来,七宝镇把“文化创意”作为首要标签,将文化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方面面,持续构筑城市人才发展价值生态,不断激发文创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孕育一场场蝶变的“七彩宝莲池”。
文化人才之家闵行城投宽庭九星项目作为市区共建文化人才公寓机制的重要实践,凭借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商业配套和集聚的文化设施,为文创人才提供了理想栖居地。
“安心的门禁系统、宽敞明亮的房间、设施完备的厨卫以及可晾晒、可种植的小阳台,都让下班时光变得更加美好。”入驻宽庭九星社区的编辑周女士感慨道。社区内打造的“全新邻里共创空间”集生活、学习、互动、交友、健康于一体,不仅引入了“世纪火种”阅读推广项目,更通过丰富的社区文化创新项目,让文创人才在提升居住体验的同时,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搭台聚才
全维度服务送进“人才客厅”
极致的服务体验是吸引文创人才的重要法宝。“从公积金提取到居住证办理,从家电维修到生活咨询,这里的效率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七宝求贤若渴的诚意。”入驻宽庭九星社区的文创从业者小刘由衷赞叹,温暖畅快的生活体验源于七宝镇创新打造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
七宝镇以城投宽庭九星社区为枢纽,打造“生活+创业+社交”三维一体人才共创空间。针对年轻租户群体的特点,社区打造了“全时响应”服务机制,比如电器出现问题时,维修部门会及时响应并提供帮助。此外,社区创新推出的《企业人才服务项目清单》,集成政策申报、社保对接等12项“一键直达”服务,让“生活无忧”的理念渗透到每个细节。
“扫码进群提交材料,2天内必有回复。”“任何问题都能在线协调。”文创人才这样评价道。这种“一企一群”响应机制,确保线上预接单48小时内限时办结。更令人惊喜的是,服务团队主动“上门问需”,为世纪出版文创中心引进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助力麦可将园区企业完成“文创专项资金”申报,让企业和人才感受到“被重视的幸福”。
厚植生态
多场景活动激活“文创磁场”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为文创人才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归属。七宝镇依托老街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德必易园和麦可将文创园三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及区域内优质文化资源载体,构建起“载体+政策+品牌”赋能体系。近期,朵云轩木版水印非遗美育研学基地落户七宝老街吉津斋,通过展览、工坊和课程,让非遗大师与青年创客共融共生,进一步强化人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社区文创人才自发组成的“文化织梦官”团队积极策划各类活动,让文创人才在专业发展之外,更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有趣青年节”上,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报业集团的三位文化青年人才分别分享了与社区共成长的青春故事;在青年人才交友活动中,促成了3对人才签手成功。围绕“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社区常设“文化人才青年议事厅”,先后打造非遗进街区、午后音乐会等特色IP,通过沙龙、招聘、文创集市等多元场景,让人才真正“留得下、融得进”,形成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归属感。
从“安居保障”到“服务赋能”,再到“生态培育”,七宝镇正以“栽梧桐”的诚意和“筑梦场”的魄力,让文化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未来,七宝镇将持续放大文化阵地的矩阵效应,让更多人才“栖居有诗意、创新有舞台、奋斗有回响”,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