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至26日,在上海市科协的指导下,奉贤区教育局、奉贤区科协的精心组织下,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临港奉贤分校及奉贤中学的师生们参加了主题为“赓续百廿复旦魂,共筑青春科学梦”的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大学分营活动。
复旦大学分营作为全国高校科学营的重要分营,始终秉持着为营员开拓科学视野、激发科学热情的使命,积极为青少年成长与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2025年是复旦大学分营意义非凡的一年,一系列丰富且极具深度的活动,如引人入胜的科普讲座、重点实验室参观、科学手工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让营员们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追求科学真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本次高校科学营复旦大学分营共有来自上海、云南、新疆等10个省市及港澳地区的140名营员与13名带队老师参加,为青少年们打造了一次精彩绝伦的科学探索之旅。
初遇复旦:从“破冰”到“知校”
安全培训暨破冰仪式,是营员们与复旦的第一次“正式对话”。何国川学长细致讲解安全须知与日程安排后,emoji猜词、物品搜集、复旦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接连展开,原本陌生的小伙伴们在欢笑中熟络起来,科学营的温暖氛围就此开启。
营员们通过复旦大学校史讲座与校园定向活动,沿着时间脉络走进复旦校史:从1905年建校的初心,到百年间的校史人物、重大事件与发展变革,那些藏在红楼与林荫道里的故事被一一解锁,大家对这所百年学府的敬意又深了几分。
科学盛宴:院士教授带你“触摸前沿”
复旦大学医学研究院卢大儒教授从“基因与人类健康”切入,用真实健康案例解读基因本质,还探讨了基因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与伦理边界;集成电路微纳电子创新学院陈迟晓教授则带大家认识“大模型AI的新机遇”,厘清基础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它与传统模型的核心区别。
《基因与人类健康》讲座
李辉教授围绕“人类表型组”展开奇妙分享,从多巴火山的影响讲到跨学科研究,从医学与科学的关联聊到中医理论的智慧,让大家看到科学的“跨界魅力”。
《从人类表型组看中医底层逻辑》讲座
李增花教授带营员们“潜入”原子内部,通过物质的世界的微观探索、微观粒子的物理特性、物质的基本相互作用、物质世界的元素组成四部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我们一同跨越了宏观与微观的鸿沟,窥见了物质世界最本真的构造,揭秘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从宏观到微观:原子内部的世界》讲座
樊春海院士以“DNA与交叉科学”为主题,介绍了DNA在知识存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让大家惊叹于“生命密码”的无限可能。
《书写DNA》讲座
知行合一:实验室探秘+手工实践
“动手”才是科学营的“重头戏”。在现代物理研究所重点实验室里,精密仪器与实验装置让营员们近距离感受物理研究的严谨;晚上的手工实践更让大家沉浸其中—多模组手摇发电机、太阳能小车模型在手中逐渐成型,课本里的“能量转化”知识瞬间变得可触可感。
微电子实验室里的芯片奥秘、人工智能实验室里的算法逻辑,让营员们直观看到“大模型AI”“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的“真面目”。
参观微电子实验室
参观人工智能中心
从校史研学里读懂“大学精神”,从院士讲座中触摸“科学前沿”,从实验室探秘里点燃“探索欲”——这场科学营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科学热爱”的播种。相信这段复旦之旅,会成为青少年们科学探索道路上的珍贵动力,未来继续在热爱的科研领域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