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如何引爆科技创新核爆点?
发布时间:2025-07-16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科技成果转化如涉水。“如今,科学家能直接创业的‘浅水区’项目仅占极小部分,大量宝藏沉于‘中水区’——技术待突破、团队待完善、方向待明确。”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突破“中水区”,是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率的关键一跃。这要求的不只是资金,更是深度孵化能力:定战略、链需求、组团队、配资源。难度陡增,但价值巨大。

上海正在“中水区”发力破局。自2023年《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发布,市科委会同各区持续发力——遴选、指导、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孵化器为引擎,引领全市科创载体升级,优化创新生态,让更多“中水区”科技创新成果破水而出。

前沿深潜,聚焦“破壳”

科技创新的真正动力来源于对未知的深度探索。2025年初至5月,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的新孵化企业中,AI大模型、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的企业占比持续增长。上海的高质量孵化器正聚焦于生命科学、AI、大数据等前沿赛道,将未知成为现实。

以飞镖创新研发中心为例,2017年,这家模式起源于美国波士顿的孵化器,以其“硬核”创新孵化模式,进入上海张江,加速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生物医药的‘贝尔实验室’”飞镖创新研发中心负责人朱鹏程说。这种愿景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引领,更是通过一整套创新的研发体系,推动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产业应用的高效落地。

通过与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美天旎、礼来等国际顶级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飞镖创新研发中心整合全球资源,建立了多个专业化的生命科学研究平台,助力企业在生物医药研发上快速突破。从动物实验中心到基因编辑平台,飞镖创新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无独有偶,基因治疗、AI大模型等领域也在孵化器的“精耕细作”下,取得了快速进展:飞镖帮助孵化的转录本在环状RNA治疗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该领域第一个进入临床的公司;莘泽 “智星港” 培育的维昇药业,专注于内分泌及内分泌罕见病治疗,该企业曾入选《2024·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并于今年3月成功在港股上市。

生态共振,伙伴“扎堆”

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共振,促使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加速,最终形成集聚效应。上海的孵化器生态,不仅依赖于各大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还通过细化专业化服务,逐步培育并加速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

截至今年5月底,12家高质量孵化器建有专业技术平台20余个,累计部署专业仪器设备超450余台/套,提供概念验证、技术服务、市场拓展、应用场景等专业孵化服务,服务企业超3000家/次。

在具体实践当中,一批亮眼成果已经涌现。司南半导体的EDA产业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将芯片设计周期缩短30%~50%;模速空间搭建五大公共服务平台,着力破解算力贵、语料缺、融资难等难题,已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全市的61%;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爱观视觉“类脑仿生视觉系统”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巡检,预计实现销售8000万元。

夏数科技是另一个通过孵化器专业服务成长为行业领导者的典型案例。在启迪之星(上海)孵化器的支持下,夏数科技研发了全球首款商用雏鸡性别鉴别设备,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夏数科技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还成功拓展了英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

“这有赖于我们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包括技术研发、资金对接和市场拓展等。”启迪控股副总裁、启迪之星(上海)董事长韩威介绍,这种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孵化模式,正是推动上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重要力量。

超前孵化,全程“护航”

当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距离还很远时,如何跨越这道鸿沟?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为这条道路提供了新的答案。米磊解释说,超前孵化意味着提前介入尚未成熟的科技项目,在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时给予支持,帮助科学家克服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障碍。这种的方式逐步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

超前孵化主要包括发掘颠覆性技术、找论文、找科学家、投入概念验证资金。通过超前孵化中科创星不仅为科学家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产业资源的整合,加速了技术的转化。这种模式的成功,尤其体现在硬科技领域,比如AI芯片、二维半导体材料等前沿技术。

除了超前孵化,深度孵化也在上海的高质量孵化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米磊认为,深度孵化更注重的是项目的整体产业化过程,包括市场验证、团队组建、产业链对接等一系列环节。通过深度孵化,孵化器能够帮助企业真正解决从科研到市场的转化难题,缩短技术商业化的周期,提升企业的生存率。

米磊介绍,中科创星在两三年前便与华中科技大学从事“无槽液体-电磁耦合悬浮微泵”项目的教授及其团队进行多次深度交流,明确了该团队的技术优势及市场前景。2023年底,中科创星协助该教授组建了核心团队,由具备液冷设计经验的专家担任技术负责人,并在2024年正式签订深度孵化相关协议。“自对该项目深度孵化以来,已帮助团队建立了产线,明确产品定位及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并积极对接市场资源。目前,该公司的相关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性,且吸引不少投资方的关注和出资意向。”

精准“滴灌”,政策撑腰

如何在创新的浪潮中掌舵,确保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上海市的政策支持为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和评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会根据高质量孵化器的行业特征和资源禀赋,一体一策给予支持。

这种“吃偏饭”的政策思路,确保每个孵化器都能根据其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获得精准的支持。无论是光电量子、生命科学,还是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领域,政策的个性化设计都帮助孵化器在技术突破和市场应用上取得更大进展。

对于孵化器内的企业和人才,将高质量孵化器纳入全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同时,提供了包括海外引才前置政策、人才房租补贴等在内的支持措施。这些政策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为创业者提供了更有保障的环境,确保他们能够全力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而不必为资金和资源分散精力。

此外,市科委与相关部门组建了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定期跟踪孵化器的建设进度,并协调解决场地、资质等实际问题。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避免了政策落地的碎片化和资源配置的低效化,进一步促进了创新要素的聚集与流动。“这种精准的政策支持,帮助孵化器打造了一个更加活跃和开放的创新生态,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科技企业和国际合作伙伴加入。”韩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