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玉溪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共同主办的“2025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在云南玉溪举行。本次活动以“沪滇跨区域协同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生态环保、生命健康、高原特色农业、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组织了两地100余家有关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并现场对接洽谈。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秘书长王学勤,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玉溪市委书记周建忠出席并致辞。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向明,玉溪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江辉,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组长、上海市驻昆明办事处主任边慧夏出席活动。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尚朝秋和玉溪市常务副市长谭伟共同主持全体大会。科技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九处处长周波等参加活动。
骆大进表示,本次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沪滇两地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两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具体行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有更多的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下一步,两地将持续深化三方面的合作:一是共同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面向国家和两地发展重大需求,上海与云南互相学习借鉴,从科技创新源头提高产生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服务支撑两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共同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面向经济主战场,两地优势技术与优质资源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共同提升高端人才培养质量。面向科技前沿,深化协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双向融通,鼓励建设联合研发团队,打造跨区域创新载体,为沪滇高水平人才培育提供支撑保障。
会上,上海市科委与云南省科技厅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对口合作协议(2025-2028)”。上海交通大学与玉溪市政府等两地20多家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签署了一批沪滇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推动更多先进适用技术在云南落地生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合作共赢。“科技手牵手”U35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科教共建行动——走进云南活动正式启动,标志着新生代科学家们作为生力军,续写沪滇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大会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孔海南、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敏、云南省农科院院长王继华、中电金信高级副总裁张东蔚和上海艾尔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雨卿分别围绕生态环保、合成生物、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生物样本前沿技术作了主题分享。
在云南期间,上海市科委一行还调研了云南白药、猫哆哩集团、峰芒生物等当地重点企业与上海的科技合作进展情况。上海市科委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相关活动。
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与云南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上海市科委与云南省科技厅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以机制建设为基础,以合作项目为抓手,以平台载体为纽带,以人才培育为根本,扎实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技支撑作用。在沪滇省市战略合作框架下,两地科技部门从顶层设计上不断优化合作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一大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聚焦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联合支持科技合作项目247项,带动社会资金近8亿元,产生经济效益超17亿元。沪滇两地共同承担或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0项。两地技术合同交易增长显著,2024年合同数量比2015年增长超4倍,金额增长超8倍。
2001年起,先后在红河、文山、普洱、迪庆建成四个“上海科技中心”,以及全国首个高海拔实验动物科研平台——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迪庆高原生物技术研究院等40多个科技服务机构平台。连续举办9届“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先后启动“自然能提水技术产业化及示范应用”等6个科技合作示范项目,累计促成对接项目600余项,签约项目270余项,成交额超30亿元。推动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44个,以柔性引才方式,持续推动两地高层次人才及优秀科研团队交流与合作。依托专业机构,面向云南一线科技工作者组织各类科技培训班60余期,培训人员约7000人次,助力当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