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科技赋能金融 青年创领未来”2025沪鲁儒商青年企业家科技金融论坛暨2025年第4期“海聚英才”路演开放日活动举行。百余名沪鲁政企学界代表齐聚现场,聚焦两地青年人才发展,探索新形势下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搭建两地资源互通、产融对接的高端平台。
沪鲁协同 筑巢引凤
长期以来,沪鲁两地情谊绵长、联系紧密,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战略中都承担着重要使命。去年4月山东党政代表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开启了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的合作新篇。普陀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起点,也是沪鲁合作的重要节点。海尔智能、山东神光、南山铝业等一批优质企业选择普陀作为来沪“首站”。
活动路演环节中,两大前沿项目引发专家高度关注。“一种非侵入脑机接口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凭借颠覆性技术创新,与“CCU-高效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的绿色科技突破形成交叉呼应,成为现场讨论焦点。来自上海产业科技金融协会、华凯创意、陕西商会金融投资等机构专家现场一一点评,从战略规划、市场前景、竞争优势等维度对项目进行深度把脉,为企业提供具有实操价值的建议。宁波通商银行围绕“供应链金融和园区金融”主题,为现场嘉宾展示了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企业融资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政策推介单元,普陀区重点解读了全新升级的人才安居专项政策。新政聚焦“广覆盖”“高标准”“全周期”三大关键点,打破“在地就业”限制,首期统筹500套人才安居房源,创新性推出最长6个月免费居住的补贴机制。该政策前置解决人才安居需求,不仅彰显城市引才诚意,更为沪鲁两地青年企业家搭建了深度合作的桥梁。普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先安居后乐业”的柔性引才策略,旨在为全球优秀人才营造“落地即生根”的发展生态。
海聚英才 深化合作
为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环境,上海市着力打造“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育才、以赛聚才”推动人才引领链、技术创新链、产业发展链与金融支持链深度融合,加速集聚引领科技自主创新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去年由普陀承办的第四届“海聚大赛”青岛分赛,吸引了近370位选手踊跃报名,包含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人才。大赛评选获奖项目30个,晋级市级复赛项目20个。目前已有10个优质项目落户普陀,将依托上海国际资源与创新生态优势,持续攀登创业高峰。
不仅如此,普陀区通过大赛与青岛地区高校院所形成了密切合作,覆盖海内外人才联动培养、双创赛事联办、交流访学互联等多方面,例如普陀区委人才办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共同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人才研修基地”,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启动校园合伙人项目等。
今年是“海聚大赛”青岛分赛花落普陀的第二年,青岛分赛已于3月26日举办的第五届“海聚大赛”普陀区海内外赛事启动仪式上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已征集项目近300个,将于5月开展书面评审,并在青岛举办初赛路演、决赛路演。
普陀将依托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平台的优势,深化赛事全国布局,为沪鲁两地优秀人才和企业家构建交流协作、资源共享的枢纽平台,在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维度的同时,开辟产业升级新路径与经济增长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