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湾旅游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积极探索“1+X”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为企业和重点群体搭建精准就业“供需桥”,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和重点群体就业难题。
一
精准对接,定制服务“清单化”
以稳就业为目标,依托区就业促进中心指导并监督社区每月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了解未就业人员基本情况及就业意向,一人一册做好台账,建立动态管理档案,为其精准服务提供有力保障。结合辖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对就业服务平台中的重点群体开展信息排摸、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摸清辖区内劳动力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定制就业“需求清单”和“岗位清单”,借助就业帮扶措施,不断提高就业率。今年以来,提供招工岗位近500个,累计帮扶重点群体就业140人次。
二
双圈融合,打好就业“组合拳”
融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关于“增强社区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的工作要求,以贤乐业·上美海湾服务站为载体、聚焦“双圈融合”,进一步提档升级“南上海大学城·创客中心”软硬件,强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功能建设。2个站点自去年4月正式启动,涵盖培训活动区、业务洽谈区、共享办公区等多个区域,增强站点硬实力。同时,充分发挥站点就业服务软实力,以点带面开展招聘、职业指导、岗位开发等各项促进就业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就业服务,包括创智沙龙、求职能力训练营、小型专场招聘、职业指导讲座等。截至目前,共服务社区群众、高校学生近1000人次,推荐用工30人,联合高校、园区、企业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80余场。
三
靠前服务,畅通就业“供需桥”
切实发挥劳动用工指导的工作职能,帮助企业在劳动用工政策咨询、社会保险缴费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常态化开展“1+X”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9场,累计进场企业170家,招聘2000余人,收到简历600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80人。进一步搭建人才招引平台,根据辖区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展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会3场。
下一步,海湾旅游区将继续优化促进就业相关措施,抓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