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来赛·才精彩!6月28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在上海闵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正式开启。
“海聚英才”复赛正式启动
839个全球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为争夺“海聚英才”大赛全球总决赛的入场券,展开了激烈的比拼。复赛现场还设置了政策咨询区和项目展示区,全市各区对创新创业奖励扶持政策进行展示和现场咨询,服务人才关切,为选手答疑解惑。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海聚之光·上海行授旗仪式。
“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上海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的国际性赛会品牌,旨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有机融合,致力于打造全球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汇聚上海的标杆性对接平台。
本次复赛由中共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人才工作局指导,上海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承办,上海市闵行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
01
赛制全面升级
聚焦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自去年12月全球招募以来,人气不断攀升,共征集到全球约12000个参赛项目,通过国内赛区、海外赛区以及其他知名创新创业赛事方初赛广泛比拼筛选后,839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复赛。
“海聚英才”复赛打卡
本届大赛在前三届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对赛制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一是扩大赛区,国内城市分赛区由5个增加到10个,项目来源更广。二是优化赛道,聚焦上海重点产业领域,设置了未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与农业科技等6个赛道。三是增加奖项,进入复赛项目数较上届增加约50%。
“海聚英才”活动现场图
同时,市委人才办正式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大赛的奖励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升级,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各方面,为获奖选手扎根上海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
谭朴珍现场致辞
据了解,本次839个复赛项目中,种子期项目约占50%,初创期项目约占33%,成长期项目约占17%。晋级复赛的项目大都具备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不少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展示新概念,开拓新领域。其中一批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需求,旨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或突破“卡脖子”问题,凸显原创性、自主创新性、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泛。
02
政策助力全球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获奖企业最高可获1亿元信用贷款
本届大赛最终获奖项目除了获得奖金以外,还将在投融资、项目孵化、人才引进、人才安居等方面获得一系列奖励政策支持。
信贷支持方面
获奖选手及项目可直接申请最高1000万元的人才信用贷款和最高3000万元的企业信用贷款。获奖选手实际控制的、用于转化项目成果的企业,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可直接申请最高5000万元的企业信用贷款;获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可直接申请最高1亿元的企业信用贷款。
政策性担保方面
晋级复赛及以上的参赛选手所创企业,符合中小微企业运作规则及审查条件的,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的担保额度;符合大型企业要求的,可获得最高1亿元的担保额度。
个人金融服务方面
获奖选手及其企业雇佣员工可获得最高100万元低利率的个人信用贷款服务,还可获得优惠的住房租赁服务和个性化、定制化的个人保险保障服务等。
获奖选手在上海首次购买商品房的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可在统筹银行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的基础上,按照下限执行。同时,获奖选手还可获得银行提供的专属客户经理、专业服务团队、专属服务通道、财富服务管理、全球撮合服务等专属金融服务。
03
人才政策展示区答疑解惑
快人一步提供“一站式”支持
“海聚英才”活动现场图
“面向全球遴选高峰人才、领军人才、菁英人才和工程师,给予入选者最高200万元一次性资助、500万元贡献奖励”、“最高200万创业启动资金、最高200平米办公用房补贴”,复赛赛场外,一块块内容详尽,政策清晰的咨询展板,成为了各路选手及项目团队赛前、赛后关注的焦点。
这是大赛首次在复赛现场设置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集中展示了上海16个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咨询,为各位参赛选手和人才答疑解惑。
“海聚英才”活动现场图
浦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则现场展开金融服务,为创业者提供精准对接。浦发银行上海分行闵行支行行长,中共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祝玉婷领衔的“祝玉婷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专程前来为选手和人才答疑解惑,提供金融支持政策咨询。成员中既有擅长企业创投的、也有擅长财务规划的,期待快人一步,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金融支持。
“海聚英才”活动现场图
立足东方,转身向海,上海将以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作为人才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化程度高、人才吸引力强的优势,继续办好“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将其打造成上海人才工作的“金名片”,全力构建高品质创新创业生态,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无限潜力,培育更多创新创业的“核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