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浦岸汇精彩
渡贤弄潮向未来
西渡街道党工委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从顶层设计着手
以理念更新带动行动创新
持续完善“四维驱动”运行机制
深耕人才工作品牌内涵式发展
赋能“南上海·西渡浦江第一湾”蝶变
1
秉持全面发展理念
坚持“三高”联动,人才工作规范有序
街道党工委树牢责任导向,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在顶层设计上求细求实,有力有序推进人才工作。
高规格建强领导小组
严明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书记办公会、党工委会议、中心组理论学习、书记面对面、述职评议等方式,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集中研讨人才政策申报、典型选树等事宜,阶段听取街道人才工作报告等,深耕细作“一把手”工程。
带头走访重点人才企业
签订“基金+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高标准完善运行机制
坚持对标对表,着眼标准规范,逐条分解年度目标任务,推行街道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机关干部挂钩联系指导基层制度、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任务清单销项管理制度等举措,并将人才工作纳入“新时代好班长任期目标135工程”,致力织密街道区管干部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调落实、企业属地联动服务的“一包到底”责任体系。
人才工作季度例会暨重点任务推进会
召开街道办事处与工会联席会议
探讨人才联系服务联动机制
高频次调度工作落实
树牢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将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等精神纳入正职干部、党组织书记、党群干部等主体班次,增强主观能动性。结合协商座谈会、民主监督等,持续落实“四百”大走访、“驻企店小二”等专项工作,切实将人才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努力实现情况清楚、数据明确、执行到位。
聚焦“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引育力度,推进乡村农文旅项目品牌化发展”主题,召开微协商座谈会
组织村居党组织书记前往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黄杜村,调研数字游民综合园区、安吉创意设计中心ACDC等点位,学习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模式
参观学习宝山区吴淞街道人才驿站建设
2
秉持无界发展理念
坚持“三措”并举,人才引进不拘一格
街道党工委汲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智慧,深化“百千万”“筑巢引凤”等工程,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拓展招才引才渠道,努力实现扩“增量”、提“质量”,下好全域招引“一盘棋”。
平台引才
赴合肥、常州、温州、重庆等地开展“双招双引”10次,向中国人民控股集团、万控智造集团等90余家企业,精准推介奉贤人才政策、西渡营商环境等,成功招引企业116家,吸引企业人才来奉创业30人次,引入项目投资2.69亿元,提升人才吸附力。
重庆站
杭州站
温州站
合肥站
进博会
驻合肥招商中心
项目引才
放大“三水交汇地区”毗邻优势,对接上海交大、华师大、华理等高校院所,深耕“滨江领客”青春联盟项目,创立南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出《西渡街道吸引大学生创业就业就业激励政策》,并以劳动教育基地、“返家乡”活动、社区治理课题调研等举措,引导青年人才走进西渡、关注西渡、建设西渡。
浦江第一湾“滨江领客”青春联盟西渡开放日
与华师大、华理、应技大组建“满天星”智库团,赋能社区治理
南渡村城市果园成功挂牌“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发展村“学子家乡行”活动
北新村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活动引才
对接华师大、工技大等10余所高校,开展“招聘季”。年内招录900余人,包括海外人才2人,应届生招录人数56人。积极配合举办区全球“招才引智季”系列活动暨全球引才大会,街道总计腾出重点人才岗位数76个,人才需求数165人次。
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会西渡街道专场
区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西渡街道专场
区高校就业服务专项行动
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招聘会西渡街道专场
依托贤乐业·和润西渡服务站,开展“家门口”的微招聘会,织密“15分钟就业服务圈”
3
秉持长远发展理念
坚持“三点”聚焦,人才培育量质齐升
街道党工委抢抓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街镇、市三水交汇湾区重大规划、15号线南延伸段首站预留、黄浦江中上游景观岸线贯通改造工程等“四大机遇”,综合考量供需两端,在“能”字上下功夫,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带动区域发展提质增效。
聚焦重点产业
瞄准美丽健康、流体设备、智能家居、新能源汽配、数字新经济等为五大特色产业体系,以斯必克流体、水星家纺、文信家居等龙头企业为链长,放大院士专家工作站、食品饮料实验室等专业优势,加大人才帮带培养支撑力度。
聚焦重点规划
紧扣“一江一港一园”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引育工程。23名市农科院英才村挂职,带培本土“三农”人才,打造笃斯农场蓝莓基地、“樱花里”农场等项目13个,带动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第二批农科英才到村挂职实践(部分)
乡村“兴”空间
乐隐谷亲子有机农场
茴香工作室
陈宛娴设计工作室
敏敏的营地
欢喜桃园
子游文化工作室
聚焦重点项目
对接“四名工程”资源,运用项目化管理手段,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年内重点运作企校合作项目17个,完善拔尖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一体化调研
依托上海前沿新能源电源技术研究院,柔性引进上海交大汤卫平教授、钱雪峰教授、刘钊教授等80余名新能源、智能装备领域拔尖人才
水星家纺党委与苏州大学纺织工程学院专家合作研究被芯温度梯度应变机制,取得成果填补行业空白,与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专家合作项目获得“中国材料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4
秉持为民发展理念
坚持“三圈”发力,人才生态持续优化
街道党工委坚守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兼顾硬实力与软实力,尽心做到尊重人才、拥抱人才、吸引人才,变“流量”为“留量”。
以“金牌服务圈”留才
落实“一园区一驿站一专员”机制,明确人才服务驿站8大功能,选配20余名优秀骨干,充实“金牌顾问、金牌大使、金牌专员”服务梯队。年内开展“早餐圆桌·问需贤才”、“1+X”人才政策宣讲等活动9场,惠及400余人。据统计,年内居转户人员395人、留学生落户人员21人,人才租房补贴政策惠及人才12人,推荐重点产业人才36人、特殊人才落户1人。
人才服务驿站
亲商招才大使聘任仪式
邀请区人社局为园区企业
解读人才政策
邀请中国管理科学院
高级心理咨询师开设讲座
打造贤乐业·和润西渡服务站,设置心愿邮局、服务专窗、谈心角、阅览角等功能区域
设置“1+20”个就业创业服务站点,站点配备就业援助员
选送企业在区级创业大赛中
荣获“一等奖
以“品质生活圈”留才
对标高品质生活,将人才核心需求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编制范畴,提升公共服务能级。稳步推进“远方近心”安居工程,新增人才公寓35间。盘活资源,协同打造集居住、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圈,增强人才获得感与幸福感。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
街道文体中心(在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个工作室和辖区重点人才企业签约,共建“企业健康吧”,培育“企业健康专员”,开展系列健康服务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立先锋工作室,联合市场所、环安监、公安等,下沉式为园区企业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
以“善治熟人圈”留才
坚守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广泛引导辖区人才主动融入熟人社区建设,打造“治理共同体”,扮靓人才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逐步提升城市和人才之间的情感“黏合度”。
发动各领域人才走进“爱心暑托班”,担任“45分钟”智慧讲师
“青春赴约”活动
“硕博工作站”社区大脑项目
春风正劲
奋楫向前
街道党工委
将定心定力
以人才高地
筑起事业高峰
让希望无限的“施工图”
加快转为精彩无限的“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