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高规格情况通报会上,外国专家“洋智囊”为上海吸引全球人才和创新研发献计支招
发布时间:2023-11-27 报送来源:外国人才在上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上海正在按照习近平主席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今年以来,新一届上海市政协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深入协商议政,紧扣全市中心任务落实积极出谋划策,围绕助推人民城市建设主动献计出力,着眼激发团结奋进之力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助推上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2023年11月22日,上海市政协召开2023年情况通报会,向在沪外籍人士通报市政协年度履职工作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市政协主席胡文容出席并致辞。部分驻沪领馆官员、友城代表、白玉兰奖获得者、在沪商会、外资企业及外籍专家学者代表发言,围绕上海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发展数字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交流发言。胡文容表示,真诚希望在沪外籍友人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上海城市发展和市政协工作,通过市政协情况通报会、外籍人士座谈会等平台增进沟通、深入交流,向更多人讲述精彩的上海故事、共享城市发展机遇。

提升上海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在交流中,不少外籍人士都提到人才的重要性。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弗莱德里克·杜伯泽相信,在沪的中外合办学院可以在集聚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目前这些机构潜能没有充分释放。他呼吁创立中外联合团队,进一步加强双向沟通,从而拓宽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实践范围。还需要提高对中外联合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从而提升上海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路易斯·卡尔沃表示,上海已经拥有了卓越的科研基础设施、优秀的研发机构、世界知名大学及国家实验室,可以借此推动国内外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打造更多国内外领军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的集聚网络。他提醒,“汇聚人才也是合作解决城市发展挑战的有效方式”。已经在上海生活了7年的赫力昂大中华区战略、市场营销和数字化转型负责人绅德建议,上海对外籍人才签证有更多的便利化举措,这样更有利于海外人才来此发展、研发新品,造福广大中国消费者。“上海与圣保罗很像,都是国际化大都市,都很有创造力,希望上海未来能与巴西在各个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巴西驻上海总领事王古文表示,2024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希望上海能成为全球积极合作的象征,让上海与巴西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文化交流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另一位已累计在上海工作生活了7年的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藤田桂子表示,“我亲身经历了这座城市飞跃发展和巨大变化,如今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家分公司的机构,感谢中国和上海为外资企业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藤田桂子用流利的中文表示,未来愿意尽力发挥日中友好桥梁作用,努力讲好上海的精彩故事。

提高上海在研发领域的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在沪外资贡献了全市超过四分之一的GDP,以及三分之二的外贸进出口。“外资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上海整体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德勤中国合伙人、德勤中国跨国企业服务领导合伙人简思华注意到,现在许多在沪外企投资转向了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越来越多的外资研发中心也从服务本地市场转向承担全球研发核心技术。“未来上海可以在研发领域扮演引领作用。”简思华向上海有关方面建议,科创政策应该有中英文双语版,并及时对政策进行官方解读,让外资企业都便于分享更多实操层面的细则。中国欧盟商会全国副主席代开乐提到,许多会员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都将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因为上海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城市之一,我们的调查显示,82%会员认为上海适合设立研发中心”。他期待上海进一步提升商业环境,“会员们希望了解更多有关外资企业的政策支持信息,让它们能够在更公平友好的环境下创新、发展与竞争”。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提到了刚结束不久的第六届进博会,美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展,受到广泛关注。他表示,美中元首旧金山会晤为稳定和改善两国关系奠定基础,不久前中国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则聚焦外资企业关切,“虽然企业面临盈利下降等困难,但看好上海市场、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成为会员企业增加投资的主要原因”。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务局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朱伯彦看来,数字化是未来上海发展的有效抓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起来,就像新旧元素混合在一起创造更好的材料”。他呼吁上海出台政策支持这类科创企业,“一个清晰的法规框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使其能在减少不必要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创新与研发,进而在一些关键行业取得突破,这些对上海而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