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 | 非遗刻铜进华理,一展刻铜传人之工匠精神
2023年5月4日,“刻铜”成功入选第八批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成为柘林第8项非遗文化。11月初,奉贤非遗“刻铜”传承人马天忠老师,走进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为大学生实践中心的学生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非遗实践课堂!
刻 铜 历 史 普 及
在大学生实践中心活动主持人对此次非遗研学课程简单介绍后,马天忠老师为大家打开了非遗“刻铜”的历史之门,向在座的大学生讲述了刻铜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存续状况;自己投身于刻铜传承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刻铜应具备的书法基础以及篆刻技巧;刻铜所应用的工具和材料等等,引导他们初识刻铜。
刻铜技艺在中国的流传时间和中国文字的历史时间几乎是一样长。明清的时候,刻铜技艺达到了一个高峰。
刻铜技艺,可以用于记录社会历史、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人物传记等。刻铜技艺非常复杂,对工匠的素养要求特别高,其集雕、镂、 镶、磨、补于一体。刻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还要有精湛的篆刻技艺,融质地、做工、造型、装饰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彰显坚定的工匠精神。
刻 铜 教 学 过 程
马天忠老师首先向大家简单解释和展示刻铜的完整过程,后指导大家一一来体验铜材表面刮平、打搞、稿样初刻等重要的刻铜步骤。
铜材表面刮平
打 稿
稿样初刻
学 生 体 验 花 絮
大学生们沉浸于马天忠老师的讲解和展示之中,认真学习和吸收。在体验环节,跃跃欲试,害羞之中掩藏不住心中萌生出的对“刻铜”的好奇和兴趣,感受“刻铜”非遗新体验带来的新奇乐趣。
走进奉贤,走进柘林,
在大学校园里,挖掘非遗传承的力量,
共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中来,
将非遗故事讲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