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上海“药”事看浦东
发布时间:2023-10-11 报送来源: 科Way

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医药融资规模和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2023年,上海已有4个1类创新药获批,7个3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目前暂居全国第一;

2022年上海共获批4个1类国产新药,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近五年,上海1类创新药和3类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6,均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是上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30周年。30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从总产值不足50亿元,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总规模近9000亿元的新兴产业。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30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令人振奋。在波澜壮阔的上海“药”史上,浦东创新药械产业发展绝对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浦东今年已有4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增长非常快,连续三年增长量都在千亿元以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在10月7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以来,上海1类创新药累计获批17个,约占全国1/4;第3类创新医疗器械累计注册获批23项,约占全国1/6,实现从“创仿结合”转型到“首发引领”,涌现出一批全球首研新药、全国首发细胞治疗新药、国际一流医疗器械等。国际前20位药械企业中有80%以上将中国区或研发生产总部设在上海,全国前20家药械企业有16家在上海布局。

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以“共济未来,生机盎然”为主题,将于10月16日-20日举行,由1场开幕活动、近40场同期活动组成。(详见文末)

产业周期间,浦东也将继续开展系列活动,举办一场“科技-产业-金融”合作推进大会,邀请有募资需求的生物医药企业与各类资本市场路演对接;举办一场产医融合交流推介会,推介各类创新药械产品示范应用情况;举办一系列高水平论坛,围绕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疗器械监管政策等细分主题举办6场活动。

新闻发布会上,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表示,经过30多年发展,浦东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最集聚、研发管线最多、新药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2022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300亿元,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今年到目前为止,浦东新区已有4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在国内处于前列。

全国生物医药看上海,上海生物医药看浦东

创新资源、临床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突出成就的关键要素,也为浦东创新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力前沿赛道,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产业周期间,上海市还将发布促进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医疗机器人三个前沿领域的行动方案。上海在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AI+制药、高端医疗影像等领域已形成优势赛道。

此前,上海市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赛道,先后发布《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为抢抓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发布实施《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而面临合成生物学全球新风口,浦东也率先布局,于近日发布《浦东新区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据了解,近五年,上海1类创新药和3类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6,均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两款CAR-T细胞药物国内首发。从创新潜力看,2022年,上海共获批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78件(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批件19件),较2018年(70件)年均增长20.5%;

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据统计,1-8月上海共获批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33件,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批件20件;8个医疗器械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

人才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产业周期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论坛”“‘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颁奖仪式暨上海医学创新论坛”将联动打造生物医药人才端与企业端的专业交流平台,催化生物医药人才互动。

记者了解到,上海现有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28万人,其中国家级人才超过1000位,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以上。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全球人才9万余人,超过了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接近全上海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

产投融合、产医联动、空间保障,护航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上海生物医药布局前沿新赛道,通过产投融合、产医联动、空间保障等措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产业周将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资源对接平台,充分利用上海在生物医药金融方面的集聚优势,持续发力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据悉,在推动产业和资本融合方面,浦东新区制定了“1+2”创投政策体系(“1”是《关于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创投体系的若干意见》;“2”是《关于区属国资国企助力建设浦东新区创投体系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浦东新区支持创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生物医药等硬核科技,立足细胞基因、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通过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资本要素融合,助力浦东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

激活临床要素方面,通过产业周平台对接,将有助于更多一线临床需求满足更多产业研发需要,更多创新成果为临床熟知,更多临床资源能够用于新药研发。

在产医融合方面,浦东率先试水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申报备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今年6月,浦东新区集中发布了“浦东新区医产融合创新策源平台”“强化医产融合政策‘八条’”等一系列医产融合创新项目。

这一背景下,浦东新区临床研究与应用联盟成立,东方医院与君实生物,第七人民医院与上海创新中药转化联盟,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以下简称“浦东医院”)与优替济生,公利医院和上海理工大学与微创医疗,仁济医院与复星医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天泽云泰,在研发及转化领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另外,东方医院、第七人民医院、浦东医院、公利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浦南医院等7家区属综合医院与复星凯特、药明巨诺、瑞柯恩激光、勃林格殷格翰在产品临床应用领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在上海“好企业不缺用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表示,上海正积极拓展产业空间,推动企业集群式发展,持续构建上海市以张江为引领的“1+5+X”产业空间格局,推进“智造空间建设行动计划”,有序开工建设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其总规模近500万平方米,其中,2023年开工约180万平方米。

浦东新区同样重视生物医药产业载体建设,持续加大产业发展空间供给。据了解,2019年以来,浦东新区规划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等特色园区,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近三年出让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地块25幅,总投资超过200亿元,7个生物医药存量项目提质增效盘活物业近200万平方米,为加快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空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