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阿莱德科技园 “贤乐业·上美海湾服务站”召开了2023年奉贤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工作推进会。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捷,海湾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王婧,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促进就业培训科科长、区就业促进中心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各街镇、开发区、头桥集团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参加会议。
会上,区就业促进中心部署了 “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的工作要求,各街镇参观了“贤乐业·上美海湾服务站”,并围绕“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进行交流发言。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捷听取了各街镇的交流发言,对“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在选址方面,要瞄定建设目标,充分挖掘区域就业服务资源,向生活驿站、村居、党群服务站、园区渗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二是在内部布局和服务设施方面,要坚持基础标准和拓展功能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延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效,形成一站一品;三是在服务保障方面,要调整完善工作机制,下沉服务重心,加强队伍保障,落实好经费保障,做实“服务圈”;四是在服务内容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建强站点服务功能,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服务台账制度,切实发挥好“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就业作用;五是在宣传方面,要做好经验提炼和工作总结,及时宣传报送优秀案例,提升“15分钟就业服务圈”知晓度,确保服务网络末梢辐射覆盖全区。
下阶段,奉贤区人社局将加大“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服务站点建设的推进力度,为本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更为精准的就业服务,进一步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站点风采展示
海湾旅游区
“贤乐业·上美海湾服务站”
海湾旅游区的上美海湾服务站建立在区级创业孵化基地阿莱德科技园中,围绕“三区两镇”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南上海地区高校资源荟萃优势,联动辖区内多所高校,以服务大学生为特色,进一步加强社区、园区、校区就业创业工作紧密联动,成功创建为本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重点示范建设点。
围绕有基地、有项目、有智库、有导师、有服务、有成果“六个有”要求,“贤乐业·上美海湾服务站” 充分整合和依托大学校区、园区、社区、景区、社会组织等“多区联动”的创业资源和主体,面向高校学生、社区重点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加油站、乐业启航月月行、乐业直通车、乐业超市、贤城众创荟沙龙、创业苗圃、创U联盟、大学生见习服务、人社政策面对面等十大工作项目,构建社区、校区、园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共同促进“三区两镇”联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南上海特色产教城融合区。
自建设以来,服务站开展导师领航互动、就创业经验分享、人社政策“面对面”、校园招聘会等系列活动11场次,累计接待服务875人次,发布岗位136个,推荐就业6人,政策咨询25人次,创业政策落实4家,创业项目落地4个,创业项目指导5人。接下来,服务站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通过贤乐业服务站,以及设置在村居、驿站就业超市,主动向高校、企业、园区、社区输送人社各项政策。为“稳就业”保驾护航。
奉城镇
贤乐业·筑梦奉城服务站
奉城镇的筑梦奉城服务站位于该镇护民村党建中心,依托护民村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概念,主打花卉苗圃、营地经济的创业引流,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区内极具特色的就业服务站点。
服务站集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帮扶等的“菜单式”公共服务为一体,每月提供不同主题的就业、创业、以及培训活动,形式包括求职能力训练营、创智沙龙、职业指导讲座、创业项目展示以及招聘会等。活动对象包括大学生、创业组织、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人员。同时,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动态调整其他服务内容。通过服务站,一方面激发民众、返乡大学生等各类人群的就业创业热情,为其赋能,为初创期乡村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孵化培育小微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促进镇域经济和税收增长“双提升”。
依托服务站,奉城镇成立乐业联盟团,由镇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资深就业服务指导师、优秀企业代表、以及属地高校组成就业服务团队,增强就业服务宣传的主动性、互动性、实效性。
自建设以来,已有8家企业入驻筑梦奉城服务站,其中2家创业组织入驻共享乐业办公区。同时,服务站周边集聚了塘外经济园区、文创基地、户外露营场所、农业合作社、精品民宿、花卉基地。接下来,以此为开端,奉城镇会继续充分融合资源,筑巢引雁,实现产业互动,让各类农村乐业者在乡村沃土上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