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奉贤区奉城镇党委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探索“一二三四”工作法,叠加乘数效应,形成聚合优势,不断提升奉城人才工作的高度、宽度和厚度。
实施“一个战略支撑”
为人才工作谋篇布局
加强顶层设计。以建设新网格“未来心城”为导向,扎实推进人才强镇战略,实施“七色花”人才计划,围绕红色党政人才、橙色新兴领域人才、黄色公共服务人才、绿色乡土人才、青色高校人才、蓝色专技人才、紫色高层次人才制定专项计划,明确各类产业事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方法措施及任务目标,精准“滴灌”、分类培养。
探索项目化推进。依托“曙光计划”,已开办2期菁英班,为党政人才队伍提供储备;开展“奉城工匠”评选,培育5位专技人才入选奉贤工匠,1位荣获上海市五一劳模奖章;实施“星火工程”,首批拟遴选20位新兴领域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培育壮大队伍,为奉城“未来心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提供“两类住房保障”
解人才安居后顾之忧
补足镇内短板。统筹奉城镇全镇资源,积极筹建镇级人才公寓,以改建八字村村委办公楼为示范,首期建设37个标准套间(约20平米/间),配套共享厨房、健身房、桌游室、乒乓室、影音室、阅读室、24小时便利超市等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人才归属感。
实现全域覆盖。对接区级人才公寓资源,配套区租房补贴、保障性租赁住房贴息等政策,探索构建多主体供给(区、镇、企三级主体共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租补结合)、多群体覆盖(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等)、符合奉城实际的人才安居模式。
建立“三级专员队伍”
把人才服务做精作细
成立人才服务专班。组建由奉贤区人才办、区人社局指导,奉城镇人才工作负责同志牵头,各园区人才专员、社事中心业务受理同志落实的三级人才专员队伍,跟踪人才需求。2022年至今,已协助申报“滨海贤人”“东方英才”等人才项目11个,协调解决人才住房、落户等问题10余条次。
开展常态化宣讲。聚焦用人主体和人才关注度较高的人才落户、人才安居等政策,邀请区人才办、区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开展专场宣讲5场,惠及企业人才290余人次,人才服务专员“点对点”精准指导、“一对一”破解难题10余次,实现点与面的均衡布局、供与需的精准对接。
依托“四家人才驿站”
拓人才成长发展渠道
“平台思维”解出发展乘法。按照“有统一标识、有基础硬件、有交流空间、有配套服务”的四有标准,融合打造4家人才服务驿站,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就业分享会、大咖齐聚秀等活动6场,累计服务人才60余人次,有效打通基层人才工作“最后一公里”。聚焦乡村振兴,在市级美丽乡村护民村,建设服务型、专业型、联谊型、综合型贤才驿站,邀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谭琦等13位行家里手作为顾问团,开展“大咖齐聚乡村 同心共话振兴”活动,努力以人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双窗口”做实“下沉式”服务。“党建窗口”前置+“人才窗口”布局,以“双窗口”集聚资源,建好“岗位池”,扩展“政策包”,打好“组合拳”。年初开展“沪岗行动”招聘会,现场求职2900余人,初步达成岗位意向者1100余人,为企业招揽“千里马”,为人才送上“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