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 | 华师大第19期青干班学员走进普陀,看普陀人靠谱、才无忧、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8 报送来源:青春普陀

为了持续深化区校间人才共育合作,加强青年干部协作交流,谋划区校人才发展合作新路径,更好引导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助力普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5月5日下午,由区人才办牵头,华东师范大学第19期青年骨干理论培训班(青干班)学员代表和普陀区优秀青年代表在智创TOP开展座谈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兼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韩春红、普陀团区委书记李玮、区社会工作党委副书记徐晶、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俞虹、团区委副书记杨欣然、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张静,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相关同志、第19期青干班学员、院系团委书记代表、区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相关同志、区优秀青年科学家、优秀企业家代表50余人参加活动。

主题座谈会

座谈会上,团区委书记李玮介绍了普陀的区情和青年工作基本情况,同时对未来双方合作进行了展望。区社会工作党委副书记徐晶介绍了普陀区青年人才工作和“人靠谱、才无忧”的工作内涵。韩春红部长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近年来人才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俞虹书记分享了校团委青年工作和优才计划培养情况。

双方青年代表围绕如何立足岗位,深化区校间资源共享和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热烈的交流。

座谈会前,学员代表一行参观了M50园区和中以(上海)创新园,探寻普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深入了解区域发展规划。

参访M50园区

M50创意园座落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50号,占地面积41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工业纺织建筑遗存。

这里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曾经聚集起福新面粉厂、上海啤酒厂、纺织厂等一批知名企业,这里不仅是上海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更记录着上海的工业文明遗存。如今,M50创意园通过将实体经济和艺术氛围相融合,逐渐形成中国第一个当代艺术聚集地,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这片老工业基地焕然新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收藏家、媒体、知名人士、艺术爱好者和游客。

参访中以(上海)创新园

中以(上海)创新园,是普陀区的两大金字招牌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个以国别为命名的园区。这里既保留了传统民族品牌英雄金笔厂的历史风貌和民族特色,同时又融入了国际潮流,打造出一个中以两国的科技创新高地。日前,园区已经集聚了近90家企业和机构,也成功纳入了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以色列科技文化沙龙和全区首创的“驻点式”知识产权服务是这所园区最具“融合创新”特色的亮点。

下一步,双方将以此次共建交流活动为契机,充分整合和积极挖掘区校双方资源优势,不断追求“溢出效应”,实现区校人才交流间的“成果互享”,共同为青年学子和青年学者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在更多领域加深合作、共谋发展,形成双赢局面,为区域发展不断充实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