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开展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团队作战、持续作战、联合作战”的“组团式”帮扶优势,带动当地教育质量提升,2022年8月以来,甘泉外国语中学、长征中学、同济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共派出4人组成“组团式”帮扶教师团队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开展教育帮扶,为当地教育注入了先进的理念,有效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在鲁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依托组织引领
以“战略思维”谋划帮扶工作“主动战”
本着“立足当地,主动出击”的原则,帮扶团队高度重视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引领,积极争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全方位支持。自2022年9月以来,鲁甸县委、县政府将“组团式”帮扶工作放在全县大局中谋划推进,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地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协调联席小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确立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部门各自职责,定期组织召开“组团式”帮扶推进会议,定期汇报跟进,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帮扶团队充分借助甘泉外国语中学、昭通市第一中学等优质资源,突出帮扶重点、注重辐射带动,实现“输血”与“造血”有机统一。
强化目标导向
以“团队思维”出好帮扶工作“组合拳”
帮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课堂一线听评课、与教师和中层干部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校情、师情、学情,对症提出科学合理的帮扶措施。按照通盘考虑、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开展岗前培训、线上交流、线下研讨、公开课示范教学、学生指导讲座等,推动学校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团队紧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要求,研究制定《鲁甸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完善各阶段实现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注头雁领航
以“标杆思维”打造帮扶工作“精英队”
帮扶团队在鲁甸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头雁效应”,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抓住“借智借力”重要机遇,大力发挥“组团式”帮扶人才“领头雁”示范榜样作用。帮扶团队成员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管理等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到帮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践及改革之中,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高考备考、学科建设、年级管理、处室运作、文化重塑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为止,通过“师带徒”和“团队带团队”方式,结对帮带培养教师66名,建立帮扶教师县级“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名师工作室6个(数学、历史、地理、化学、体育),累计听课98次、评课52次。
注重推己及人
以“同理思维”打好帮扶工作“服务牌”
帮扶团队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将自己纳入受援单位教职工同等管理,严格落实请销假、培训、考核等制度,积极参加干部作风教育整顿专项行动,稳步推进作风建设,与本土干部一样以严格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抓好各项帮扶工作。县委、县政府“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爱”,团队定期主动汇报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已在上海市普陀区、鲁甸县等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落实安装多媒体一体机54台,计划投入资金购置办公电脑30台、课桌椅500张,强化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正着手筹备学校“一级三等”高完中申报评审工作。
重视前后联动
以“合作思维”提升帮扶工作“显示度”
帮扶团队到达云南后,普陀区教育局和派出学校都给予了团队教师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大力推进并落实一系列帮扶保障措施,及时了解并协调处理教师在前、后方的困难,解决帮扶团队教师的后顾之忧。派出学校始终保持着与派出教师的联系和交流,随时提供有力的支援和保障。近期,鲁甸县崇文高级中学的干部教师代表前往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习交流活动,就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特色项目共建、深度联合教研、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互通有无齐发展,博采众长共成长,切实发挥结对学校作用,汇聚前后方力量,共同谱写鲁甸教育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