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人才强国战略,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虹口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积极服务人才发展大局,多措并举推进人才重点工作。近期,虹口区“大展虹图”人才服务计划在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虹口园启动,虹口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2023年虹口区人才服务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人才服务计划—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今年启动的“大展虹图”人才服务计划,包括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大展虹图”直播带岗、北外滩人才服务联盟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人才服务“一码通”“全岗通”、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人才驿站专项政策升级等七个方面。同时,将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化政府、国企和高校协同联动,打造全周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全力以赴做好“引才聚才”工作,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为海内外优秀人才来虹口工作、定居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
01扩展聚才多元通道
近期,虹口区人社局发布了《虹口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向社会征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和博士后项目,助力企业和人才项目对接,同时还将举办虹口区博士后岗位招募云直播,汇聚融合发展的力量,构筑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夯实虹口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助于发挥博士后人才技术优势、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将会为虹口发展注入新动能,贡献新智慧。
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发挥虹口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引才功能,招募至合律所、东亚期货、高顿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加入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已推出60多个实习实践岗位,借助北外滩人才工作联盟的机制,推进人才服务进校园,发挥区政协创业就业导师团的专业力量,开展职业规划和指导。
02营造育才生态环境
政策宣讲上门 答疑解惑
近日,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区科技创业中心在北外滩企业服务中心开展了“2023大展虹图——最新科创产业政策及人事人才政策宣讲”,给招商专员讲解居住证积分、人才引进、留学人员落户等多层次多维度人才政策,以及虹口区促进元宇宙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最新科创相关产业政策,现场气氛活跃,交流高效有序展开。上门宣讲人才政策不仅为招商引资留住人才、激发工作动能做好保障,还助力其更好地向企业传递虹口的人才政策优势、惠企条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服务问需企业时常有人事询问人才政策问题,通过今天的专项讲解,我们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可以更高效引导企业解决问题,尽快走向正轨”。招商专员们由衷感叹。
人才驿站升级 安居乐业
在走访金光集团、致景科技、明汯投资等区内重点企业时,了解到企业新进员工的住房难题,人才服务专员介绍了虹口区海内外优秀毕业生人才驿站专项支持政策的升级版。不以就业为前提,将政策受益对象从海归人才扩大至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硕士及以上毕业生,积极打造北外滩人才高地。政策补贴期满后,对于和虹口的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增加第二阶段6个月的补贴,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虹口,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贡献人才的力量。
03 健全便才服务网络
人才服务专员贴心送上《职称小百科》等政策资料
近日,人才服务专员走访易维视科技有限公司等科创企业,服务关口前移,就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职称受理服务等内容,主动问需、梳理服务清单,持续推进人才服务走深走实。当了解到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时,人才服务专员随即送上《职称小百科》,并介绍了虹口“1+2+N”职称受理体系,以及职称申报“直通车”和“绿色通道”服务。对于正在申报职称的研究人员,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耐心解答了他们申报中遇到的问题。“职称受理点设在商务楼里,提交材料很方便,受理过程也很透明直观,还有上门一对一指导申报,人才服务太贴心了。”
同时,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在花园坊、白玉兰等园区的党群服务站点中开展了“星期五人才服务日”咨询活动,贴近重点区域,提供精准服务,依托社区、园区、楼宇等区域化平台,推进“上门讲、上门听、上门办”三上门服务和“人性化”办理,进一步将人才服务延伸至党群服务站、楼委会等,构建15分钟的人才服务圈,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上门服务,大力提升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04树立创新服务理念
打造“全岗通”人才服务队伍
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虹口区人社局正积极打造一支能干事、干得成事“全岗通”人才服务队伍,提供积分、落户政策、招聘求职、人才驿站、职称受理等融合服务。深入校、企广泛开展人才政策宣讲和人才培训,推出人才服务“一码通”,实现人才政策掌上览,业务云上办,咨询一对一24小时智能答,开通视频网络专线服务,开展人才服务“面对面”。
人才服务持续升级
虹口区人社局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之以恒推进人才引育工作,加速高精尖缺人才智力资源集聚和成果转化,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打响“大展虹图”人才服务品牌,立足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提升常态化走访工作机制辐射力度,形成人才服务工作合力,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建设“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