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青年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生力军和未来主力作用,更好引导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助力普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集中展示普陀区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月25日下午,由区人才办主办,普陀团区委与同济大学团委开展同济大学青年人才“走进普陀”暨团建联建活动。普陀团区委书记李玮、副书记杨欣然,同济大学团委书记唐志宇,副书记郑彧豪、孙羽捷,区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相关同志参加活动,30余名来自同济大学各个学院的师生代表、同济大学校友代表走进普陀。
悠游半马苏州河
一行人首先体验了苏州河游船项目,从水上穿越城市之腹,领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赤色沪西的历史文脉,在蜿蜒逶迤的21公里岸线、天然形成的十八湾里,探寻普陀的历史文化、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领略了魅力苏河后,大家来到了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以(上海)创新园,感受活力满满的科技普陀,进一步开拓青年人才视野,了解行业前沿信息。
参访机器人研究院
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属于新型研发机构,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运营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坐落于张江普陀园,经过两年多建设,已初具规模,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上海领军人才1人、博士20人、硕士30人;实验室面积9000平方米,引进高端软硬件设备60余套。作为功能型平台,这家研究院的主要功能是组织研发机器人可靠性、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同时开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以及新产品示范应用,为上海乃至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这家研究院也是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的运营载体,为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服务。
平台围绕机器人产业的需求,通过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检测认证、成果转化、人才集聚、行业资源融合、六大职能陆续汇聚机器人产业及人才资源,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打造了产业创新生态圈。
参访中以(上海)创新园
中以(上海)创新园,是普陀区的两大金字招牌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个以国别为命名的园区。这里既保留了传统民族品牌英雄金笔厂的历史风貌和民族特色,同时又融入了国际潮流,打造出一个中以两国的科技创新高地。日前,园区已经集聚了近90家企业和机构,也成功纳入了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以色列科技文化沙龙和全区首创的“驻点式”知识产权服务是这所园区最具“融合创新”特色的亮点。
下一步,普陀团区委与同济大学团委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依托“靠谱校园合伙人”和“同行计划”,在青年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辅导、政务实习锻炼、社会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为区域发展建设不断充实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