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初创企业所需,打通裉节、畅通环节,让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时,道出了双创载体的重要作用,并寄予厚望。
与此同时,一场汇聚了上海初创科技企业的佼佼者、历时近3个月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它就是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联合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举办,“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今年首次推出的“创·加速营”活动。
汇聚资源,为备战全国赛提供强支撑
2022年7月7日,2022“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拉开大幕。大赛实施了云报名、云培训等各种方便企业的举措,并适当延长了报名时间和放宽了报名条件,市科委还扩大了与大赛挂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支持规模,全力帮助科技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时间上的紧张、生存上的压力……这些都没有阻止上海科技企业参与大赛的热情,有超过7000家企业报名成功。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半以上是成立时间在5年以下的初创企业。这是一股活跃的创新力量,是助力上海传统优势高科技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新赛道高科技产业能够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它们渴望通过大赛的平台获得市场、产业、资本和政府的关注。
如何让这批优质企业亮眼全国,充分展现上海创新的能量?
“创·加速营”活动通过整合“创·在上海”的四个服务品牌——创业学堂、创孵学院、梦想沙龙和未来之星,汇聚资深投资人、往届国赛获奖企业代表、大企业代表现场分享企业发展和资本战略、获奖企业参赛经验以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创新需求,为入围全国赛的上海科技企业提供接地气的实战经验和创新思维。
最终,有130家科技企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到“创·加速营”活动中。其中,有63家企业在全国赛中斩获优秀企业的荣誉,获奖率接近50%。更令人骄傲的是,有8家企业位列全国百强,代表上海参加全国赛的总决赛。
“在‘创·加速营’,我们提前体验了参加全国赛的紧张和兴奋。”
参加加速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创业导师和历届大赛获奖企业代表传授了不少“参赛秘诀”,如更好地展现企业产品的先进性和国产替代属性、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复杂的技术优势、一阵见血地指出市场竞争和知识产权战略、旗帜鲜明地提出对未来融资和未来发展的布局……也正是有了这些提前的准备,上海参赛企业才能在准备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拿下超出预期的好成绩。
面对初出茅庐,“过来人”倾囊相授
除了帮助企业能够在
全国赛上一鸣惊人,
“创·加速营”的核心目标在于
服务科技初创企业。
“当下高校硬核科技成果正处于一个爆发期,这些手握硬核科技的创业者,该如何走好科技创业的道路,‘创·加速营’搭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创业对接平台。”
——上海交大科技园董事长曹兆敏
参赛选手深刻感悟:
“在‘创·加速营’,我觉得有很大收获。”奕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浩天说,“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能邀请专业的、资深的行业专家,帮我们细致地剖析我们的商业计划中。在这一过程中,顺便把我们商业思路理清楚。”李浩天举例,要向将硬核科技产品推向一家客户,除了传统的销售和宣传之外,还要提供过硬的试用体验。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订单的流失,“在加速营,我们能跟着专家思路去思考公司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何呈现给客户、应该具有哪些商业元素,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往届国赛获奖企业代表倾囊相授:
作为科技创业“过来人”,风氢扬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刘军瑞在“创·加速营”的讲台上,将创新经验倾囊相授。他说,科技创业,一是要选准方向,二是要找到自身突出优势,“当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发展之时,我们看到了传统电池赛道挤满了人,而我们将眼光投向了未来30-50年的大赛道,如今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就是10多年前的电动汽车”。刘军瑞的分享获得了营员们的认可。一位现场的企业负责人说:“尽管所处的赛道不同,但创业道路上的经验非常有借鉴价值。”
专家对企业犀利助力:
“创·加速营”既有专家一对一辅导和创业者讲解,还有路演汇报时的专家问答,这些路演专家大多是行业内的风险投资人。上海爱仑倍思负责人王伟说:“以为现场专家是会根据我的路演提一些建议,没想到他们先是问了我很多专业性的问题,而且问题都一针见血。”在回答问题时,有些营员出现了卡壳,却也促使这些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提前思考风险投资人和市场的聚焦点,以便走好创业路。
开门办营,联动区域产业升级融合
开放、共享是此次“创·加速营”的一大特色。
与青浦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联手举办“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专场
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携手举办“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场”专场
与浦东新区科经委合作举办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专场
与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场
打开大门联手举办“创·加速营”,重在对接合作伙伴的区域产业优势,推动区域产业的升级融合,服务于参赛企业的创新研发,促进了创新资源共享,加速了成果转化与产品孵化。其中典型代表是在浦东举行的“生物医药”专场。作为上海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浦东已经成为中外生物医药巨头云集、生物医药创新资源汇聚的所在,更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原始创新和持续创业的魔力之地。
在2022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浦东生物医药企业依然持续发力:286家浦东生物医药企业报名参赛,占全市该产业报名总数的42%;入围全国赛的48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有22家来自浦东,接近一半。
无独有偶,“承办‘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场,对于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来说,是一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联动发展的良机。”园区负责人蔡喆玉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也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赵巷园区依托智慧园区平台,借力AI等技术手段,积极践行碳中和发展路径,致力于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建设绿色低碳园区、打造数字能源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专场放在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无疑也是为了能与交大雄厚的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学研资源实现对接整合,打造“产学研”高质量发展平台,聚焦产业迭代升级,助推企业提质增效,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手牵小手,点燃产业创新链
根据全国赛的行业赛道分类,“创·加速营”分为四个专场,通过引入产业内的大企业,“创·加速营”推动了大企业与小企业对接,实现大手牵小手。这无疑将对产业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集成电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加速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场引入了上海最具创新活力的集成电路科技公司之一——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现场,从产业投资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从科学家创业到获投企业分享,新微科技充分展示了一家行业内大企业是如何构建和完善产业链的。易卜半导体在新微科技集团支持下,通过“大手牵小手”得到了融合创新发展的机会,与中科院共建了新微集团硅光封装研发中心,双方共享技术团队、设备设施、生产厂房,并共同布局集成电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创·加速营’让更多创新创业企业与新微科技集团产生联系,寻找共同发展的机遇。”新微创邑董事长、新微创源总经理任佳说,新微的孵化器不仅将帮助科研人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还将为新微科技集团提供开放创新的渠道。
据介绍,在2022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遵循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趋势,发起成立上海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联盟。在“创·加速营”,联盟及时发挥作用,为科技创业企业带来了大企业创新资源。
传授“参赛秘诀”,助力企业在国赛发挥优秀;服务初创企业,邀请投资人、专家、过去国赛获奖企业齐上阵对企业进行辅导;联动区域产业,促升级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联动发展;大手牵小手,促大中小企业对接融通……看似小小的创·加速营“五脏俱全”,全面融合汇聚产业、企业、资本、媒体等多方资源,为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加速、为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加速,更为上海关键支柱产业的壮大加速。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与新材料
生物医药
新一代信息技术
聚焦初创科技企业所需,市科技创业中心将继续为上海的科技企业服务,深度挖掘双创“潜力股”企业,汇聚申城双创“高浓度”资源,助力上海科技企业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