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
从凌晨的忙碌到深夜的坚守
他们闻令而动,星夜响应,无怨无悔
党旗就是军旗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往抗疫最吃劲的方向冲
他们枕戈待旦,勇挑重担,一往无前
他们是奋战一线的各级基层党组织
他们是冲锋在前的广大党员干部
他们是拼搏在各条战线的逆行者们
以责任和担当
化身温暖微光
照亮长宁战“疫”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
23:00-1:00
“喂,你好,是3楼住户吗?你所在楼道已经被封控,需要进行2+12管控,请你尽快赶回。”晚上11点,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云正在封控楼前给最后一名没有回家的住户打电话。仙霞新村街道一处楼栋正在进行封控核酸采样,这是大家第一次遇到楼道封控,没有演练过,现场紧张却有序。居民区党组织、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派出所紧密配合,尽心尽责,一户一户进行核酸采样,一句一句告知居民注意事项。晚上11点13分,密接者被转运车接走。零点,最后一名住户还没有回来,朱云决定再次拨通电话,“你好,请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哦,还要十分钟对吧,好的,请尽快。”凌晨1点,朱云让其他居委干部们先撤,她与仙霞物业负责人安排好夜间值班事宜后才离开现场。
丑时·鸡鸣
1:00-3:00
一份核酸检测报告,对于普通人而言只需等待数个小时。而面对一天上万的“试管”,要有序、快速、准确地做出结果报告,靠得是检测人员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他们就是来自于长宁兰卫医学上海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兰卫医学审计部门的段文静配合实验室的同事完成提取步骤,12个小时内重复上千余次,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一遍又一遍重复复杂又单调的操作,一晚上下来一提起双手酸疼无比。“工作量有那么多,如果我休息了,其他同事就会多做一些,我还年轻,可以多做一点,尽量多做一点。” 文静说。平均每天工作近十五六个小时,防护服穿了又脱,脱了又穿,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即使这样,在压力空前的情况下,她用自己的超越体能极限和专业经验,守护着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程家桥街道各居民区党组织、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等为即将实施的网格化核酸筛查马不停蹄地进行分工协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叮铃铃......”凌晨两点,程家桥街道虹桥中园小区的黄全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得知居民区即将进行48小时两次网格化核酸筛查的消息,挂断电话的他迅速做起了应对方案......作为居民区红色业委会主任,黄全龙是小区的“大家长”,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他梳理了这次核酸筛查工作的两个重点:“一方面要做好居民们的思想工作,针对居民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并做好解答,要让居民不信谣、不传谣,争取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这次的封控时间紧迫,安抚好居民们情绪的同时一定要尽力解决居民们的实际生活需求。”第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黄全龙在复盘工作中考虑到天气预报显示会下雨,又迅速对核酸现场做出了调整,将排队的隔离栏围成s型,这样既能让居民们保持合理间距又能让居民在雨棚区域内排队,不用在雨中等候太长时间。
寅时·平旦
3:00-5:00
因疫情防控需要,小区实施封闭管理,负责小区物业管理的新长宁集团下属物业公司迎难而上、坚守抗疫一线。为了应对小区居民快递及外卖数量的激增,小区管理室员工放弃休息,连夜工作,凌晨搭建快递存放货架,确保小区居民的快递及外卖能有序摆放。与此同时,在新长宁集团党委的领导组织下,各物业公司工作团队还做好了维修应急预案,并准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做好24小时应急维修工作。如小区居民家里发生下水管道堵塞、水管漏水、停电等日常“急难愁困”的问题,接到报修任务,维修人员会穿好防护服第一时间上门应急维修。守好大门,维护秩序,保障小区,物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物业”精神。
卯时·日出
5:00-7:00
当接到在汇川路400弄拆迁基地要组织开展免费核酸检测服务的任务后,华阳路街道后勤保障组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动员全部组员制订方案、现场勘查、盘点物资,连夜搭建核酸检测点位,为了确保一早的核酸检测服务的顺利进行,大家都众志成城。伴随着清晨的阳光,一群身着“大白”服装的志愿者准时出现:维持现场秩序;指导居民提前扫码、佩戴口罩;辅助医护人员登记录入居民信息;进行核酸检测……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凝聚力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凌晨1点睡,早上6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这已然成为这几周江苏路街道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常态了。在北汪居民区的临时核酸检测点上,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大白”。一整天忙碌下来,最后一刻的一句话暴露了他的身份,“今天终于忙完了,喝点热水休息一下吧。”说这句话的正是北汪居民区党总书记朱燕彬的丈夫掌先生。对于妻子的工作,掌先生非常支持,“现在防疫是最重要的事,我照顾好家庭,你就可以没有顾虑地冲在一线。”同是党员的掌先生会在工作之余来北汪居民区当防疫志愿者,负责现场导引、登记信息,也会为忙碌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餐。就这样,夫妻俩同心抗疫,并肩战斗。面对周围人的点赞,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我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辰时·食时
7:00-9:00
作为隔离点生活垃圾收运驾驶员,高洁公司清运队组长柯慧栋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岗。测温之后,穿戴好整套防护服,从队长那里领取当天的任务单后,柯慧栋就驾车出发了。柯慧栋主要负责仙霞、虹桥、周桥等几个街道的隔离垃圾收运,由于疫情集中爆发的关系,垃圾点位和垃圾量较平稳时期增加了很多,柯慧栋一天要收集20多个点位的隔离垃圾。他每做完一个点位,都会做好记录,然后立即主动联系下一个点位的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垃圾量、垃圾是否套袋等以及进出通道等信息,这样既保证了收运作业规范,也提高了收运效率。“说一点都不怕是假的,但是总要有人要承担。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快渡过难关。”柯慧栋的话语中透露着战胜疫情的坚定。
“韦书记,紧急求助,我家外孙女闹肚子疼,我们怀疑是阑尾炎,现在小区封闭了,可咋办呀?”临近9点,华阳路街道苏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韦菲接到了一个紧急求助电话,电话那头陈阿姨非常焦急,6岁的外孙女曾经患过阑尾炎,这会肚子疼得厉害。而陈阿姨所在的居民楼已经实施了“2+12”封闭管理。韦菲在电话里安抚了陈阿姨,让她不要着急,自己马上去想办法。放下电话,韦菲紧急联系了华阳路街道卫生保障组,很快,医生来到了陈阿姨家。经过诊断,发现小女孩并不是阑尾炎,只是吃坏了肚子,医生现场给小女孩开了药,其后,症状得到缓解。陈阿姨和韦菲一直悬着的心才落地。“民生之事没有小事,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尽最大努力为民解忧。”韦菲说道。
巳时·隅中
9:00-11:00
线上教学开展的第一天,天山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在云端守望相助。青年教师进入老教师的线上课堂做小助手,学科组长们进入组员老师的课堂关心老师们遇到的问题,信息处的老师们则全天候在线,及时提供技术支撑。现代职校西式面点制作的姜寨华老师也将直播课选在了自己的工作室里。理论讲解的环节,她拉出了提前写好内容的小白板,条理清楚又节省时间;实践操作环节,她边讲解边操作,时不时和学生沟通互动,如同在学校里授课一样。
长宁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忙碌了起来。他们推出了春风向暖、与爱同行——易趣“宅”系列课程,在线开展“小苗苗”系列居家活动,让孩子们在“宅家”的日子里也健健康康,快乐成长!
早晨,天山中医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开始了,天山路派出所党员突击队成员曹晶晶更是早早就位,配合医务工作人员们的要求,分工合作,设置1米安全距离、划定排队通道、设立紧急救助通道……有条不紊地开展检测点的准备工作。曹晶晶忙前忙后地穿梭在队伍间,一边提醒排队群众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一边和志愿者们拉起隔离带设置临时通道。“警察同志,没有预约可以检测吗?”“警察同志,扫码关注怎么操作?”……居民们的问题接二连三,曹晶晶始终一遍遍地耐心解答。核酸检测工作一直延续到晚上8点,曹晶晶已腰酸背痛,但她却说,“舒展一下身体,做做运动,很快就没事了。”“作为一线综合执法民警,他也昼夜奋战在一线。” 曹晶晶满脸自豪地表示,作为党员双警家庭,他和丈夫既是战友又是伴侣。
午时·日中
11:00-13:00
中午时分,已经到了午餐的时间。“庆阿伯,你的午餐到了,我给你放到门口的柜子上了。”虹桥街道某封控小区的社区志愿者敲响了庆阿伯的家门,为这名87岁高龄的独居老人送上爱心午餐,在得到里面熟悉的应答后,才安心离开。封闭管理工作开展以来,虹桥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对相关小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排摸,做好日常关心联系。尤其是老年群体,他们很多不会使用手机订购日常生活必需品,街道工作人员发扬“四百精神”,挨个打电话,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对于很多像庆阿伯一样的老人而言,街道工作者的电话就像一场场“及时雨”,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让他们由衷感叹:虽有“倒春寒”,社区暖人心。
“老黄,你的鼻子已经流血了,必须要做血透了,否则有生命危险,不能拿身体置气。现在疫情紧张,医院都在超负荷运转,你也要理解他们的难处呀……”同仁医院里,芙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效东耐心地为一名急需血透的居民做思想工作。因疫情紧张,封闭转运审批各项手续较为严格,救护车出车不能像往常那样反应迅即,这位居民的情绪极不稳定,并在到达医院后因是封控小区人员又没能马上就诊,这才出现了上文提到的那一幕。经过苏效东的劝解和情绪疏导,最终这位居民完成血透,并由街道安排专车接回居民区内。“疫情期间人的心情容易起伏不定甚至急躁,我们作为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居民放心。” 苏效东每天顶着巨大的压力,回复无数个消息和电话,充电宝都用坏了2个,但他不仅没有畏难,反而更加沉着冷静,冲锋在前。
未时·日昳
13:00-15:00
新房认购在即,却被隔离在家无法办理手续。长宁一位陷入两难境地的居民,打电话向长宁公证处求助,“急啊,之前看中的一手新房认购在即,我却被隔离在家出不来了。” 电话中,长宁公证处公证员顾泽骏听出了该居民的焦虑。因防疫筛查的必要,该居民已经隔离落实健康监测和社区健康管理,无法离开家。顾泽骏告诉他,可以通过视频系统办理委托书公证,委托亲属代为前往认购楼盘事宜,这个好消息令该居民激动不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是像顾泽骏这样无数的普通党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 解群众“急难愁”和为民服务的身影。
“邱老师,你年纪大了,搬东西的工作我们来。”“没事没事,有需要会找你们帮忙。”委婉地拒绝几位青年志愿者的好意,新泾五村退休党员志愿者邱根强还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一盒盒检验物资的搬运和拆封。“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响应,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午14时起,北新泾街道在居民区内开设核酸检测点,在经过录入引导、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核酸检测培训后,志愿者各自分配好了相应的工作。邱根强笑眯眯地表示说:“志愿者队伍里大部分都有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经验,经过简单培训,都能迅速融入核酸检测工作中。大家工作能力强,加之居民配合度高,相信这次核酸检测效率一定会很高。”直到接班的志愿者热情的招呼着“邱老师来吃饭啦!我们来顶班啦”, 邱根强紧绷了一下午的神经才终于舒缓片刻。
下午2点,封闭管理居民区将群众的买菜需求转交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依托自有供应链在当天晚间备货,并于次日清晨送至封控社区就近的美天菜市场,再由市场工作人员进行分拣、打包,并在上午送到社区指定地点。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班子带领企业员工全员上岗,化身美天“菜小睿”,服务保障特殊时期的民生需求,线上订单从几十单到日均上千单,仅仅用了三天。
申时·晡时
15:00-17:00
新的一轮疫情来袭,公园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党员,绿建公司养护部负责人姚继国带领干部职工、落实防疫部署、带头冲在前线,干在实处。他常说:“疫情防控责任重大,容不得一点马虎!”在姚继国的带领下,公司组织的疫情防控巡查小组每天对下属虹桥河滨公园、新泾公园、哈密公园进行多次巡查。每次检查他都要询问游客入园情况、消毒情况、安保人员的防护等情况。巡视的时候遇到三五成群不戴口罩的居民扎堆聊天跳广场舞等情况,他总是会走过去耐心地劝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如遇没带口罩的游客便将自备的口罩提供给对方。
封闭管理之下,一些居民的常用药、“保命药”接连告急。下午,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暂时放下社区核酸检测的工作,就带着一沓厚厚的配药清单和一袋药盒子赶往医院。通过镇党委开设的绿色通道,为封闭管理的小区居民代配日常用药。“时间非常紧,一下午要跑3、4个楼层,6、7个科室,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刘书记说。为了弄清用药需求,他在办公室开设了“专家门诊”,仔仔细细把清单记录下来。“用药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关键时候居民区要做好这个‘赤脚医生’”,说完,刘书记又匆匆向心血管内科赶去。
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周家桥街道范北居民区的党员骨干、业委会成员、物业工作人员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居委干部们一同守护范北居民区这个大家园。居民区党总支兼职委员、新长宁集团华阳物业经理陈诗俊,在宁康小区21号楼封控期间,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及时响应快速处置,带领小区门岗保安邵强和保洁刘秀英严防死守,冲锋在前,配合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中狄业委会副主任吴妙龙在中狄小区1号楼封控期间,主动请缨冲在一线,守小家为大家,织密疫情防控看护网,集结业委会成员、小区党员、志愿者,成立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每天值守在小区各个出入口,做好外来人员登记、测温、验码等工作,当好小区安全“守门人”。他说:“最近居委干部太辛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他们都是小区的一员,都是小区的守护者,都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示范引领身边党员志愿者驻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酉时·日入
17:00-19:00
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是全国首家涉外居民区,居住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港澳台的3.2万中外居民,素有“小小联合国”之称。为了准确传达防疫信息、有效实施防疫举措,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和居委的同事们将防疫政策制作成中英日韩四种卡片,这样境外人士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上海的防疫政策。中外居民自治队伍中的一名外籍古北市民议事厅议员,在接到居委帮忙翻译疫情防控各类告知书的请求时,爽快答应下来,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翻译,帮助外籍居民最快得到准确的信息。依托于荣华居民区党总支搭建起的“一核两委三站四平台”的社区服务组织架构,以及两年多的疫情防控经验,荣华居委在高度协同基础上,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情”已被“融”入到每家每户中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信任得到加强,构成真正坚实的抗疫合力,平时的功夫在疫情防控方面见了真章。
为全力抓好临空园区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筑牢防疫屏障,临空公司党委组织公司全体中层干部、党员、临空优才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在临空园区六个核酸检测点协助医护人员对园区10000多名楼宇办公人员进行48小时两次核酸检测。志愿者们认真引导,维持现场秩序,提醒办公人员保持距离、戴好口罩;指导人员进行“健康云”核酸检测预约,做好信息采集、扫码工作,协助医护人员快速有序地开展核酸检测。
戌时·黄昏
19:00-21:00
接收到封控消息后,刚骑着电瓶车到家的华阳路街道潘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国雨,立即调转了电瓶车就往单位赶,不带一丝犹豫。要安排人在现场维持秩序、要建立群畅通沟通渠道、要有人负责排摸信息……一边开着电瓶车,一套完整的应对流程也在陈国雨的脑海中形成,“虽然心理准备是一直有的,但是当真的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那种感觉还是不太一样。会担心居民不理解,又怕漏掉人。”从物理隔断、排摸、召回、核酸检测直到最后的解封,所幸一系列工作均进行的有条不紊。
因疫情防控需要,新泾镇某小区进行了部分区域的封控管理。居民区党总支迅速带领居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小区封控范围内的居民人数排查,引导居民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机关干部、居委干部、医护人员、物业人员等第一时间响应防疫指挥部的调配指令,下沉一线合力战疫,24小时不间断值守。新泾派出所和新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机关干部组成的封控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小区封控现场,拉起警戒线,值守在小区封控线维持秩序。新凯物业公司则按照防疫要求在封控区域开展专业消杀,并对接西联环卫对小区内的垃圾进行专门的防疫处置,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封控期间,新泾镇党委统一指挥,凝聚各方力量,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
亥时·人定
21:00-23:00
仙霞街道虹旭居民区一群年轻的志愿者们汇集在党群服务站里,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的人数核对,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做好封控管理等工作。
在网格化核酸筛查的重点区域,区公安分局的组建了17支党员突击队,21个党员先锋岗,他们深入小区维持秩序,做好居民宣传疏导、解释安抚等工作,并协助居委干部开展居民核酸检测。因在住居民人数较多,核酸采集工作一直持续到夜晚。而民警朱隆龙直到深夜仍在居民区核酸检测点驻守,夜晚降温又下起了小雨,他身披雨衣坚守岗位,做好小区维持秩序、疏导解释等工作,默默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
十二时辰结束了
又一轮十二时辰开始了
变的是时间,不变的坚守
每一个时辰
都记录着各级党组织
矢志不移、全力抗疫的事迹
勾勒出广大共产党员
勇为先锋、奉献担当的身影
他们以时间为轴,以空间为面
携手共筑起守“沪”卫“宁”的红色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