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上午,徐汇区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副主任曹远峰,区委书记曹立强出席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新华,区政协主席黄冲,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李正华出席。区委副书记沈权传达中央、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琪解读《徐汇区光启人才行动计划(2022年修订版)》。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副区长高天,区人民法院院长曹洁参加。
曹远峰指出,徐汇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加强人才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围绕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目标,形成了与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相适应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曹远峰强调,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徐汇区要着眼全局、服务大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人才工作。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自觉贯彻到徐汇区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把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引向深入,确保中央、市委精神落地见效。
曹远峰要求,要继续争当领头雁、排头兵,为全市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做出徐汇贡献。徐汇区要结合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特征,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发展底气,率先将愿景化为现实。要在政策创新上持续用力,站在光启人才政策体系更高起点上,守正创新,用好用活政策,围绕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推出管用受用的细则举措。主动担当,找准市级政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率先试点。要在打造人才事业发展平台上持续用力,充分发挥创新引擎作用,全力配合顶尖平台建设,着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探索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国际性赛会平台的溢出效应。要在招才引智上持续用力。徐汇区要继续发挥人文气息浓厚、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便捷的综合优势,集聚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精尖缺”人才,让企业成为引才前沿阵地。
曹远峰指出,合力下好先手棋、关键棋,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要精准回应,持续优化才尽其能的发展生态,徐汇区要积极破除障碍,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生态,完善人才、科技、产业、资本联动发展,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标杆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形成全方位人才友好的发展生态。要精细服务,着力破解品质生活的疑难痛点,满足人才需求要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徐汇区要拿出实招硬招新招,啃“最硬的骨头”,在提供高品质、精细化的安居服务上下功夫。要精诚合作,不断加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曹立强指出,站在建设“卓越徐汇”的新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务实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更广阔的舞台、更包容的环境,吸引天下英才近悦远来,努力在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上建高峰。
曹立强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服务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任务,率先提供支撑、示范做好承载,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视野和胸怀,要服务“国之大者”;机遇和平台,要凸显高能级;引才和育才,要把握战略性;宜居和安居,要更加有温度,让人才竞争力成为城区核心竞争力,人才实力成为徐汇最令人自豪的软实力。
曹立强强调,要打造活跃的人才磁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承载区。全面落实“光启人才行动计划”,努力打造“青年英才的成长乐土、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平台、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高地、宜居宜业生态的区域标杆”。要全力服务战略人才,当好“娘家人”,广发“英雄帖”,全方位多维度招揽人才,实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轮驱动。要发挥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打响“科创绣带”品牌,以产业生态圈扩大人才朋友圈,以人才创造力激活产业发展力。要拓展人才集聚成长的空间,以更足的培养耐心、更活的使用机制、更大的聚才格局,构建宏大的人才队伍和丰沛的人才生态。要打造人才舒心生活的软环境,以精准的服务吸引人才,以优美的环境留住人才,发挥“两张网”优势,提升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让各类人才线上线下都能“有求必应”。
曹立强要求,要贯彻党管人才方针,构建凝心聚力的人才工作格局。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政治责任,合力下好“全区一盘棋”,营造“与人才在一起”的良好氛围,让徐汇因人才增光添彩,人才因徐汇成就未来。
钟晓咏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指出,要放眼全球集聚人才。按照中央、上海关于人才工作的最新指示和战略部署,立足国家战略、坚持全球视野,统筹规划推进人才工作,为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徐汇力量。要用好政策揽蓄人才。抓紧细化和落实政策,打造更精准更集成的政策环境,让人才真正感受到政府的诚意、政策的温度。要对接需求服务人才。充分发挥徐汇教育、医疗、文化等软实力资源优势,为人才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让更多优秀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会上,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区科委、区房管局先后进行了交流发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小米集团上海总部、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内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市管干部及区各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