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医学科学领域!2022年“科学探索奖”申报启动,2021年5名上海青年科学家上榜
发布时间:2022-01-07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人才

新年钟声敲响,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啦!

关于科学探索奖、面向领域、申请条件、申报流程、材料填写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什么是科学探索奖?

“科学探索奖”是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的公益性奖项,是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奖项设立的出发点是鼓励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

奖项每年遴选不超过50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可自由支配。

“科学探索奖”目前已经资助了1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据介绍,今年“科学探索奖”的申报时间为2022年1月1日至4月15日。1976年1月1日(含)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全职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可以按照相关指引,通过“科学探索奖”官方网站(http://www.xplorerprize.org)进行申报。申报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独立开展评审,获奖名单预计将在2022年9月揭晓。

哪些人可以申报科学探索奖?

1. 45周岁及以下,即生于1976年1月1日(含)之后。

2. 获得博士学位。

3. 国籍不限,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从事全职科研工作。

科学探索奖主要面向哪些领域?

科学探索奖原设9大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

在此基础上,今年又特别增设了医学科学领域,成为科学探索奖第10个领域。

从2022年开始,每年每个领域将分配5个获奖名额,其中1个名额在同等条件下倾斜支持35岁及以下的候选人。

为什么增加医学科学领域?

• 自“科学探索奖”设立以来,一直有评委和资深科学家呼吁奖项应该增设医学科学领域。

• 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所有人认识到,人类抗击疾病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医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 希望培养真正具备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迫切需求的医学领军人才,让更多优秀“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脱颖而出。

增加新领域,对申报有哪些影响?

新增的医学科学领域包括以下细分领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工程等。

重点支持以下研究方向:鼓励青年学者针对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支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鼓励“医师科学家”开展创新性研究,开发临床诊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鼓励解决医药研发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科学问题等。

相应地,原有的生命科学领域将不再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物学,其他细分领域保持不变。

涉及相关细分领域的申报者须注意上述变化。

申报渠道有哪些?

具体流程是什么?

申报渠道有两个:提名和报名

提名:由奖项邀请的提名人发起,提名人还须提供两位推荐人信息。被提名人会收到奖项秘书处发出的通知邮件。

收到通知后,请于4月15日24时前登录官网(https://xplorerprize.org)进行申报。

报名:申报人于4月15日24时前登录官网(https://xplorerprize.org)进行申报,并提供3位推荐人的信息。

之后秘书处会邮件通知推荐人,请推荐人于4月15日24时前提交推荐信。推荐信有效期为3年。

(推荐人要求: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主任医师、主任药师等)同行专家。可以是国外专家,会提供中英双语的通知及相关操作页面。)

"划重点:今年申报截止和推荐信截止时间都是4月15日"

申报材料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

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已获得的学术荣誉等);

未来五年工作计划(重点阐述拟开展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构思)。

你可能还想问这些细节问题:

1. 前几年未获奖的申报人,是否可以再申报?

目前对申报次数没有限制,符合申报条件的人,都可以继续申报本年度“科学探索奖”。

2. 已经报名了,发现又被提名,怎么办?

不需要重新申报。只须登录申报系统补交提名码即可。

3. 提名渠道是不是比申报渠道更具优势?

提名、报名两个渠道的候选人,在评审时一视同仁。

4. 邀请的推荐人可以跟自己来自一个单位吗?

可以,对此没有限制。

5. 在“个人学术成就”部分提交的代表性论著有发表时间要求吗?

请提供近5年(2017年以来)发表的代表性论著,以便评审专家更好地考察申报人的学术水平。

6. 未来工作计划和既往成绩哪个更重要?

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在各个评审环节,更注重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构思方面的考察。

7. 如果没有获奖,能否得到评审意见反馈?

参加终审答辩的申报人,可在现场得到评委对相关答辩内容的建议和反馈。其他环节没有反馈。

8. 如果获奖了,奖金的使用方式是否需要报告或公示?

不需要,所有奖金自由支配!

注意这几点,少踩很多坑:

如果你申报的是前沿交叉领域,请确认自己的工作确实具有交叉性。

请自主申报人仔细确认提交的推荐人邮箱地址,因为这是奖项主办方与推荐人取得联系的唯一方式(被提名的申报人不需要提交这一信息)。

一定要如实客观地描述自己在各项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贡献。

提交申报材料后,可以进入系统自行查看推荐人提交推荐信的进度。

提交的申报材料和相关内容不能涉及任何国家秘密。

涉及科研伦理与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的奖项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助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深度融合

奖项支持“医师科学家”的培育和成长

“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介绍说,自“科学探索奖”设立以来,一直有评委和资深科学家呼吁奖项应该增设医学科学领域。新冠疫情的肆虐更让所有人认识到,人类抗击疾病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医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在广泛调研并获得监督委员会同意的基础上,我们作出了从2022年起‘科学探索奖’增设医学科学领域的决定。”

“科学探索奖”新增设的“医学科学”领域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生物医学工程等细分领域,重点支持以下研究方向:

1、鼓励青年学者针对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支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2、鼓励“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开展创新性研究,开发临床诊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3、鼓励解决医药研发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科学问题等。

培养真正具备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迫切需求的医学领军人才,是医学界的普遍呼吁。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也专门提出要“开展医师科学家培养改革试点”。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启德

“中国传统医学一直领先世界,但对现代医学发展的贡献却乏善可陈,与泱泱大国的地位实不相称。要鼓励我们年轻一代医学工作者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勇于攀登医学科研高峰,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去,让更多优秀‘医师科学家’脱颖而出。”

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

往届获奖人成果斐然

从“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到新一代单分子芯片,从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到亨廷顿病治疗药物研发,从东亚人演化奥秘到解密衰老……在2021年10月下旬举行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多项“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的研究,作为中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集中亮相。

 

“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代表着中国基础研究的巨大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探索奖”发起人

谢克昌

“从获奖人的工作来看,他们在注重科学性和探索性的同时,能够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勇于探索,成果丰硕。”

2021年11月,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北京大学教授朴世龙,两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成为本次增选中,最年轻的两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探索奖”发起人

潘建伟

 “最让我骄傲的是,看中国基础研究的人才库,未来几年奖项的评选还大有空间,选择获奖者反而会是很痛苦的过程。”

在往届获奖人提交的科研进展报告中,“对开展探索性研究更加充满信心”、“开展了更多的探索性研究”、“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工作”等,是他们获得奖项资助后提及较多的关键词。这进一步证明了奖项“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得以贯彻。

“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表示,“科学探索奖”将持续资助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在2022年的“科学探索奖”评审中,将依然保留“新星机制”:同等条件下,年轻者胜出;10个领域每个领域将有5个获奖名额,其中1个获奖名额在同等条件下将向35岁及以下的申报人倾斜。

截至2021年,“科学探索奖”共产生了22位35岁及以下的获奖人,充分体现出奖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初衷。

2021年, 上海5人获“科学探索奖”,分别是复旦大学教授沈维孝、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桂敬汉、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孙衍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徐彦辉、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曾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