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引领区建设!来看未来五年浦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有哪些举措亮点
发布时间:2021-10-28 报送来源:张江发布、浦东发布

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对浦东科创工作提出新要求,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任务为浦东科创工作赋予新使命。10月27日,《浦东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全面对接最新国家战略,明确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



战略科技力量汇聚,张江实验室揭牌,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通过验收;重大成果涌现,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十三五”期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4项,截至2020年共有8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有效期内累计高企达378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593家,同比“十二五”末期分别提升150.6%、71.88%;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中芯国际14nm实现大规模量产,C919大型客机准备运营,6架试飞飞机全部投入试飞工作;“双创”蓬勃发展,创新创业载体共登记174家,其中创新型孵化器170家,科技企业加速器4家;科普科创有机融合,全国首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66家;科技抗疫成绩突出,上海光源助力破解新冠病毒关键蛋白结构,上海蛋白质设施向全球开放提供所有新冠病毒编码的29种蛋白质的表达质粒;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引领,率先在全国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有效推动张江实施集成电路“全程保税”。



2020年,浦东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513.13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十二五”末期提升228亿元。2020年,浦东财政科技创新投入103.94亿元,其中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49.19亿元。“十三五”末,有效期内累计高新技术企业3784家,人才资源总量155万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数90件,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金额912亿元,经登记的创新型孵化器170家,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26.46%。

《规划》对区域创新布局加以完善,发挥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引领作用,打造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高端产业集群最富集的南北科技创新带。创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发挥张江科学城“集聚-链接-辐射”效应,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城,推动临港科技创新提质增速,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卡脖子”的核心环节,精准招引,构建核心产业的“四梁八柱”。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临港新片区加快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布局产创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塑造层次有序的创新接力发展格局。



此外,《规划》还绘制了企业成长精准服务路线图。围绕浦东“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线路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企业”梯度发展路径,针对性出台精准支持举措,确保每个阶段企业都能“因企施策”,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六大发展指标:

到2025年,浦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0个,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创新型孵化器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认定超过2000家,各类科普基地超过100家。

重点突破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应用场景推广。努力实现“六个一批”,即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成果,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壮大一批硬核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世界级创新集群,成就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紧跟引领区建设要求,打造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围绕党中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文件要求,打造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规划》提出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等十二项重点任务。



一是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和配套,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强重大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和基地布局,持续集聚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科学合作和国家科技专项。

二是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激发全域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投入管理模式创新,探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改革举措。

三是前瞻布局科技创新方向,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深度聚焦信息技术、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与海洋研究;集中攻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软件、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硬核产业核心技术。

四是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打造科创人才高地。优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提升,构筑人才创新创业综合支撑体系。

五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构建协同联动的南北科技创新带,创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布局产创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



六是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塑造科研院校为基点,大企业创新中心、创新型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区等层次有序的接力发展格局,打造浦东特色“热带雨林”创新生态。

七是优化企业创新培育链条,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立初创企业发现培育机制,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关键线路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速优质企业培育上市。

八是强化科创成果保护,激活原始创新动力。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布局,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现代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九是健全科技金融支持体系,高效集聚创新资本。加强各类投资资金引导,开发新型科技金融产品,推动产融平台建设。

十是提升科技价值实现效能,畅通成果转化路径。推动技术合同交易,推动科研院校创新溢出,促进创新产品生产应用。



十一是构建全球开放创新枢纽,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打造大中小融通发展新格局,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用好重大交流对接平台。

十二是加强科普惠民工作建设,推进双科融合发展。打造科创科普融合示范区、科学素质提升示范区、科普高质量发展标杆区。

《规划》还提出不断探索完善科技管理和服务体制,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协同联动,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四方面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