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 | 青巢工程:精准引育公共服务人才,筑牢面向全球的国际城市发展基石
发布时间:2021-10-21 报送来源:绿色青浦

未来青浦要成为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城市和面向全球的国际城市,就必须打造与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有机联系的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其中人才是重要一环。“十四五”期间,青浦计划靶向引育教育、卫生、文旅、新闻传媒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人才1000余名,建立与青浦打造门户城市、示范城市、国际城市相匹配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

近日,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胸痛中心正式通过国家级认证,极大地方便了青浦及周边地区急性胸痛患者。而该胸痛中心从筹备到通过认证,离不开一名关键人物——青浦引进的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刘海波博士。刘海波曾师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博士毕业后在上海市区工作,并先后晋升为三甲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2020年初,青浦卫生健康系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刘海波博士来到青浦带领青浦区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刘海波得知当时青浦还有很多急性心梗胸痛患者舍近求远到市区大医院就诊,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并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便毅然决定来到青浦,在医院着手筹建胸痛中心。刘海波谈及青浦吸引他的地方时,他说首先是这里确实需要他,其次是青浦一系列人才引育、激励政策,从区级、卫生健康系统和医院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这里的科室、个人和医院,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急性心梗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刘海波到青浦后,带领心内科团队的18名医生,先是致力于快速降低急性心梗病人到院后打通血管的时间。短短半年多,通过整合院内资源等方法,刘海波团队将急性心梗救治的核心指标D2B(指患者到达医院门到血管开通的时间)从平均170分钟降到了50分钟,远远低于胸痛中心90分钟的考核标准。然而刘海波认为,青浦区的胸痛中心建设仅靠青浦区中心医院一家医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整合青浦区的各级医疗系统和急救中心一起共同打造青浦区域性的胸痛救治网络,所以他带领团队多次深入社区医院及急救中心进行培训,普及胸痛中心救治的理念和流程,最大限度发挥青浦区整个医疗系统的力量。

谈及对人才的理解,刘海波说:“它包含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建设能力以及团队引导能力。青浦区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求通过学科带头人,把整个学科带起来,然后进行团队的建设。我也希望我过来之后呢,将来青浦心血管这个学科能逐步达到上海市重点专科的水平。”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青浦卫生健康系统共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37名,其中学科带头人18名,专业技术骨干44名,紧缺专技人才275名,落实人才激励资金2391万元。同时,启动青浦区卫生健康系统第四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市内先进、区内领先、特色优势显著的优秀卫生人才队伍。青浦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张明表示:“我们分层次为人才提供子女就学、安居保障等多方面支持,今年以来已认定可享受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安居优惠政策的高层次及骨干人才共15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好引才育才留才‘组合拳’,汇聚各方英才,使人才充分发挥效能,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十四五”期间,青浦将全面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把人才作为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资源,以高层次、大批量、多元化的人才集群支撑青浦全面现代化建设。其中,青巢工程将围绕建立与青浦打造门户城市、示范城市、国际城市相匹配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实施党政、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新闻传媒、体育、社会工作等领域人才引育计划,对新引进的高层次公共服务人才分类给予最高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的购房补贴和最高4000元、3000元的租房补贴;对新引进的公共服务类菁英人才给予最高80万元购房补贴、紧缺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补贴、优秀毕业生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实施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激励,对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和骨干人才分别给予最高每月3000元、2000元和1000元补贴。对公共服务人才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完成国家级、市级项目的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