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咖跨界对谈:“科幻文学是科技时代的文学”
发布时间:2021-09-14 报送来源:上海科协

1818年,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虚构了一个“人造人”的故事:天才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创造了一个“人”。203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但《科学怪人》中所提出的“人造人”的伦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说,被后世誉为科幻小说之母的玛丽·雪莱,预言了数百年后人类将要面对的伦理困境。

科幻热在中国,如一波巨大的浪潮,席卷而来,自《三体》的爆红,到《流浪地球》的轰动,一批批体量巨大的科幻IP正在孵化……科幻何以成为时代的宠儿,科幻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科幻与科技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图片

9月12日,在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科协”)指导,阅文集团、上海科技报社联合举办的“阅见幻想·未来已来”科幻大咖跨界对谈暨科幻梦想启航计划启动仪式落地申城。各方代表齐聚上海科学会堂,共话中国科幻文学及科幻产业新未来。

科幻之于科技:“既然是做梦,干脆做大一点”

今天的年轻人,很大一批是科幻的爱好者,甚至其中不乏科幻的创作者,据上海科技报社联合阅文集团共同发布的《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统计,2021年6月,“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中的科幻网文读者已超过150万人,超过58%的科幻网文创作者是95后、00后作者。这一代年轻人对于科幻,缘何有如此巨大的热爱?

图片

针对这一问题,兼具科幻作家与科学家双重身份的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先进制造所副所长张文武表示,“科幻是思维体操,是最奔放的思维活动”,科幻可以“打破一切边界去想象”。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指出,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最独特的功能。科幻,也许是所有类型文学中,最虚构的。而我们当下的时代,正是科技的时代,张文武说:“有了科学思想的突破,瞬间就能想象出无穷的可能性”,科学技术滋养了科幻的旺盛生命力。

科幻也以其独特的想象,反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的预见性,让人惊叹,许多科幻文学中的“畅想”,早已成为现实,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预言了潜水艇,而《从地球到月球》,更像是阿波罗登月的预演……也许正如儒勒·凡尔纳所说:“一个人能够想象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人都能把它变成现实。”

兼具科幻创作者与科学家双重身份的张文武,更是深深感受到了科幻这一思维体操对于科技的反哺,他在业余时间创作的《未来星球2049》中,幻想了10天完成从地球到火星的旅行,结合科研实际,他构想出了“近光速粒子发动机”,这一构想反哺出了3项授权专利。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也有相似的看法:“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姚海军认为,科技时代需要科幻,不仅仅在于其预见性,科幻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在于“提出很多的可能性”。就像开车,在开慢车的时候,只须看好眼前的路,而到车速非常快的时候,则必须要有更全局的意识,才能保证驾驶的安全。科技时代之前的世界,就像开慢车,变化相当缓慢,而进入了科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就需要看到更远的前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尽管我们无法通过科幻预测什么是好的未来,但却可以通过科幻知道哪些会有危险,至少可以“避免坏的未来”。

因此,对于科幻作品而言,也许正如盗梦空间所说,“既然是做梦,干脆做大一点”,用最浪漫的理智,摸索出人类最好的未来。

 图片

科幻如何在网络平台落地生根:“硬核知识”+可知可感的生活

科学技术,不仅催生了科幻,甚至改变了科幻的主要载体,今天的科幻,早已不仅仅是投稿于杂志社,刊载于科幻杂志的传统科幻文学了,更多的是科幻网文、科幻影视作品,乃至于科幻游戏。在今天,如何看待科幻网文相对于传统科幻文学的异军突起,又该如何认识科幻网文与传统科幻文学的区别?

针对这一问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不乏辛辣的点评:“原来的科幻,故事不好看。”

情节性强,是科幻网文相比于传统科幻的一大特点,阅文集团白金作家“会说话的肘子”,在现场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谈到,科幻网文,是“面向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因此需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度,要更注重故事情节,他在创作中,会“把未来畅想放进故事情节里”,他认为,网文作者更像一个在茶馆的说书人,“用故事把大家留下来”。

但今天的科幻读者也并不仅仅满足于故事情节,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指出,近年来,科幻的读者具有高知读者比重提高的趋势。因此,对科幻网文的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幻的创作门槛是比较高的”,甚至今天许多科幻作者,都是一些专业科技领域中的杰出人才,因此如果光有情节性,而没有“硬核知识”,今天的科幻读者是不买账的。

因此,赵萍认为,科幻网文,既需要“硬核知识”,又需要“可知可感的生活”。尽管目前在网文中,科幻仍然不是主流,但对于好的科幻网文,读者会“用脚投票”,同时,专家的引导也不可或缺,在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科幻网文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科幻IP的影视改编:改编团队必须有内在的精神内核

目前,随着国内科幻热的浪潮,科幻IP的影视改编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表示,尽管“科幻影视还是刚起步”,但就前景来看,科幻影视是一条单独的赛道,未来是一篇广阔的蓝海。

但她也坦言,科幻的影视改编,特别难,门槛很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世界的搭建。以《流浪地球》为例,由于《流浪地球》的时间跨度很长,因此电影制作前,准备了100年的“编年史”,这个“编年史”必须面面俱到,甚至细枝末节到100年后的出行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用影视化的表现方式,把科幻的世界搭建出来。因此她认为,科幻的影视改编,需要环环计算,是一种“工业化”的落地。

但世界的搭建,只是科幻影视改编的基础,是科幻影视改变的“肉身”,而更重要的,是科幻影视改编的“灵魂”。而这一灵魂,只有真正懂科幻内在的美的导演团队,才能够赋予。

“作家的作品就像孩子,影视改编就像嫁女儿”,赵萍用这样的比喻,生动阐释了作家、作品与作品改编之间的关系。改编不能胡编,不能功利化地追流量。赵萍认为,科幻IP的影视改编,必须回归精品,尊重内容与艺术规律,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