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张江抗疫科技再度“出圈” 成果加速落地 “科创团”展现硬核担当
发布时间:2021-08-30 报送来源:浦东观察

两种病毒一次检测、清扫机器人“奔赴”一线、人工智能溯源防控……云集了众多科创企业的张江,是上海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面对疫情,记者最新了解到,站在抗疫防疫一线的张江“科创团”多个创新成果再度“出圈”,展现了科创人的硬核担当。

“二合一”:同时检测“新冠+流感”

最高日产量可达30万人份

进入秋冬季,气温变化加剧,若新冠疫情叠加流感发病率增加,必须对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初诊患者准确排除流感或新冠病毒可能性,按照常规筛查,至少需要两次检测。如何在避免误诊、漏诊的同时,又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提高医疗效率?

图片

日前,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款基于荧光定量PCR平台的新冠流感联检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该款产品可实现新型冠状病毒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单管”合并检测,一次实验即可获得两大类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结果,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也为流感和新冠疑似症状患者的病原鉴定增添了方便有效的新工具。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注册检验报告显示,联合检测试剂盒分别针对新冠病毒和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检出浓度,均优于国家注册检验规定要求。

记者最新从思路迪诊断公司了解到,该产品如获生产许可投产后,预计该试剂盒最高日产量可达30万人份。

据悉,思路迪研发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在2020年已列入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应急使用清单(EUL, Emergency Use Listing),目前这款国内获证的“新冠加流感联合检测试剂盒”也正在积极准备海外市场的注册准入,未来将“出征”海外。

图片

同时,据思路迪诊断首席技术官(CTO)陈才夫博士介绍,为了让产品体系更加完整,思路迪诊断还基于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开发了系列的新冠相关检测试剂,正在办理国内外注册申报,“如一款新冠突变株检测试剂盒,可对包括目前最流行的delta,以及Alpha,Beta,Gamma以及Lambda等突变株进行鉴别,用于疾病预控部门及时进行病毒溯源和监控,助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摸清病毒传播轨迹。”

消毒、溯源:“呼叫”机器人

从驰援抗疫一线,到助力防疫常态化

身着高仙蓝颜色制服的小50,是一台清洁消杀机器人。8月,“小蓝”们陆续在浦东国际机场上岗,为来往旅客提供专业的清洁服务,降低人员感染风险。

据高仙机器人工程师介绍,“小蓝”是2020年3月最新研发的机器人,配备消杀背包,支持雾化+扫洗清洁,执行清洁工作的同时,进行立面空间的消毒杀菌。“消毒液超声波雾化,雾化颗粒直径低至1-5微米,除菌效率高。适合医院、车站、机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

作为高科技企业,高仙机器人一直在行动,其产品目前已经出口了43个国家地区,并刚刚上榜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助力抗疫,机器人顺理成章成为主力军。除了日常可见的实体机器人外,还有些机器人是“背后的英雄”。

每日货车流量在3000人左右,流动人员接近4000人,大量繁杂的登记内容,为乌海市公安局巡逻防爆分局等基层工作人员带来很大挑战。

图片

不过,一款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溯源机器人上线后,3秒钟便可以将人员近期活动轨迹、违法信息同步上传至“乌海市疫情防控管理系统”,为社区提供重点流入人员名单,真正做到联防联控无死角、群防群治全覆盖。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工作中,企业和政府单位每天都面临大量流动信息填报、核查的繁重工作。

作为一名科创人,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在了解到很多机构在信息审核中还使用人工方式后,他决定用科技的力量去改变。

他积极号召技术研发团队,加班加点研发了RPA溯源机器人。为了使机器人的识别准确率达到最高,技术团队将语义理解与图像识别技术进行了融合,团队经过两个不眠之夜的奋斗,将RPA疫情防控机器人做到了极致。

除溯源机器人,达观数据还推出了多款针对不同场景的RPA智能机器人辅助疫情防控工作。如健康状况调查机器人、材料预审机器人、数据填报机器人、数据调查机器人等。

抗疫防疫,科创人一直在行动!亮出“智慧”利器,奔赴一线,用科技筑起防疫抗疫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