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企业身边的人才服务专员”走进1851众创空间党群服务站,开展小微企业人才落户、海归人才驿站等人才政策咨询专场活动,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在党群服务阵地实现“1+2”到“1+n”转变,筑牢网格化人才服务圈。
从“1+2”到“1+n”蜕变,形成网格化人才服务圈
此前,区人才服务中心在花园坊党群服务站、白玉兰党群服务站分别设立职称受理点和人才服务专窗,基本形成全区南、中、北部就近服务的“1+2”两级职称受理公共服务平台。在职称受理期间,开展11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受理;每周五“定期报到”,做好人才政策咨询接待。
配图:党群服务站星期五人才服务日场景照
配图:党群服务站职称受理场景照
今年以来,区人才服务中心以党建为平台,进一步延伸人才服务的触角。在盛邦大厦党群服务站等多个党群阵地,陆续开展活动已有10场,累计服务近200人次,逐步建立以政务服务窗口为基点、各党群服务站为延伸的“1+n”网格化人才服务体系,形成了“定期报到”与“随叫随到”相互补充的服务模式,发挥党群服务站的人才服务功能。
配图:各街道人才服务场景照
从企业“吹哨”到人才专员报到,抓牢党群服务阵地纽带
配图:1851众创空间党群服务站专场宣讲
链接起企业和人才专员之间的纽带,就是党群服务站。“人才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企业人才”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才服务圈,建立起快速反应、协调联动、高效有力的服务机制。在此次1851党群服务站的政策宣讲中,1851众创空间的小微企业向党群服务站提出落户政策咨询需求,收到该诉求后,1851众创空间党群服务站的站长第一时间联系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经协调窗口服务与上门服务的人员安排,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派出业务骨干,将“虹才i课堂”线下课堂搬进党群服务站,并制作了活动预告电子海报,依托 “1851众创空间”、“虹口人才”微信公众号,发布线上活动预告,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有相同需求的企业共同参会,提高了活动的社会效益。
这支队伍推行“企业吹哨、人才专员报到”工作机制,以“吹哨”发出企业诉求,以“报到”督促难题解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将“随叫随到”的服务流程建章立制,建立“上门办”日程表,合理协调窗口服务与上门服务的人员安排,让网格服务更精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配图:上门办服务
从“三上门”到党群服务站的直播课,提升“最后一百米”软服务效率
直播课堂在1851党群服务站开讲。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依托“虹途直播”做好线上宣讲的各项准备。登录直播后台调整好系统播放的各项参数,支起架子调整圆环型直播灯至合适的亮度,拿起手机对准主播调成最帅的镜头,与线上留言的观众热情互动……使我们的心和服务对象贴得更近。
虹口区实行“三上门”服务。“上门讲”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发展方案,政策涵盖居转户、人才引进等。“上门听”倾听企业需求、梳理需求清单、优化“一口办”培训内容。“上门办”提供移动专窗服务,实行专员专人对接服务。在此基础上,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企业网格化服务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服务专员队伍,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专业解答。本次出场的“小才”是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的人才服务专员,既可以做好窗口服务,又可以当好一名主播,打通了密切联系服务人才的“最后一百米”。
配图:党群服务站的直播课
从党员队伍建设到支部联建联学,联出企业服务新天地
在党建引领人才服务工作的开展中,区人才服务中心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克服工作量增加、业务难度提升等困难,压缩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开辟“人才服务专窗”,推进海外人才工作。
配图:“海归服务海归”人才服务专窗
区人才服务中心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与区内多家重点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梳理并掌握了“用户视角”的人事人才业务办理问题库,以党建联建活动促业务能力提升。与区律师行业第四联合党支部等开展支部联学,通过沉浸式情景党课活动,赠送“虹才i课堂”最新上海人才引进政策汇编等方式,促进和区内企业的沟通交流。
配图:支部联建联学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