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特区、国际一流科学城、高端产业引领——上海“十四五”划重点
发布时间:2021-02-01 报送来源:科Way

2020年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未来五年,基础研究和高端产业仍然是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最新出炉的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哪些亮点?

日前发布的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推动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功能。

浦东“十四五”十大重大任务举措中也提到,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包括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优化多元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三大举措。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约12%

设立“基础研究特区”

基础研究诞生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提供核心动力。同时基础研究难度大、花费高、周期长,需要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

《2020上海科技进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市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1600亿元,R&D投入强度达4.1%左右,较2019年又有提升。而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使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12%左右。

也就是说,未来五年时间内,上海市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增加接近2倍。作为科研利器,位于浦东的大科学设施集群建设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作为浦东的一张亮丽名片,大科学设施集群在上海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作用突出。《报告》指出,大科学设施集群效应逐步凸显,已建大科学设施助力原创成果涌现:上海光源一期累计提供实验机时35万小时,发表论文6000余篇;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魔方Ⅱ”“魔方Ⅲ”全年提供计算资源18748万核小时;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累计提供实验机时67.5万小时,发表论文1520篇。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表示,张江的大科学装置经历了“十三五”时期建设阶段,在“十四五”期间要管建并重。一方面不断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增加产出。最近他们正在研究大科学装置提高对社会、对企业开放。

“张江科学城要成为一个‘科创特区’,祛除一切包袱,能够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工作,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迸发创新灵感,按照他们的想法实现梦想,还要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他说。

据悉,目前张江新建大科学设施进展顺利: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正式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上海光源二期新建4条线站调束出光,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部分实验站已开展测试性实验。

在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上海将加快国家实验室组建和运行、推进大科学设施、打造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强化对基础学科的支持、设立“基础研究特区”。

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上海科学家在脑科学、基因与蛋白质、量子、纳米等前沿领域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124篇,比上年增长42.5%,占全国总数的32%。

上海“十四五”规划还提出,加强重大领域前瞻布局,承接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任务、部署战略前沿技术研究、鼓励自由探索。目前,上海已启动市级科技重大专项10项,包括硬X射线预研项目、国际人类表型组、脑图谱、量子信息等。

高端产业引领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

根据上海“十四五”规划,上海将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释放发展新动能。生物医药领域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增强集成电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也是浦东30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产业。浦东“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其中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就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浦东还提出以数据港、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蓝天梦六大硬核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张江科学城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94.45亿元,同比增长30.3%;加快张江人工智能岛企业集聚,规划建设张江机器人谷,持续打造张江人工智能馆。截至11月底,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规模525.2亿元,同比增长8.6%。

张江正在康桥板块打造机器人谷。目前张江康桥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20多家,注册上市企业18家,规上企业360家,园区产值产出占到了整个浦东新区的约1/5。预计到2025年,张江机器人产业的总体发展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园区内机器人工业总体产业规模700亿,入驻机器人核心企业150家。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最集中的领域之一,”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张江打造机器人谷集中在医疗机器人前沿科技方向,一方面与中区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相互牵连、呼应,同时又依托于张江原有的微创、复星等医疗器械龙头企业。

“通过塑造一个新的高地,聚集一个新的门类,可以带动原有产业发展更新和迅速迭代。”袁涛相信,随着集中度和显示度不断显现,领域内企业到这里会发现人才好找、上下游好配套,逐渐形成“近悦远来”的产业生态。

“加快把张江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城”也已经写进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