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在线新经济人才吸引“上海牌”力度?上海共青团出招了
发布时间:2021-01-26 报送来源:青年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也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

起步之年

此次上海两会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又带来了

哪些提案呢?

我们一起来“青”听

⬇️

市人大代表上官剑建议:提升在线新经济人才吸引“上海牌”力度

发展在线新经济,是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对于在线新经济的从业青年来说,上海令人向往,但要让人说出“爱你”两个字却不容易。

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上官剑针对青年反映的“痛点”提出建议:要提升人才吸引“上海牌”力度。他表示,服务上海发展大局,共青团不做旁观者。

在线新经济企业调查

中高端人才引进是痛点

1月24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龚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在线新经济,这也是团市委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着力的工作重点。

上官剑代表告诉记者,在线新经济不仅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还汇聚了大量的青年人和青年人才。“像哔哩哔哩、得物、高顿教育等新经济企业,创始人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下,甚至更年轻。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不到。”他表示,团市委提出在线新经济“伙伴计划”,就是主动“贴”上去,为企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用好团建平台,服务青年员工成长,发掘优秀青年人才。

此前,团市委、市青联曾对上海的在线新经济企业做过一项调研,发现有超半数的企业反映,中高端人才引进难是他们快速发展的瓶颈和痛点,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企业要完成专业人才的招录,一般要持续6—8个月;企业的人才缺口更是常年超过三成。

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人才储备跟不上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势头。高素质互联网人才是推动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根本,但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在此领域的人才流入量和培养速度还跟不上,40%的从业者与专业背景不匹配,加上互联网技术更迭迅速,人才在专业驾驭和创新后劲上存在不足。

其次,人才政策惠及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去年上海推出人才政策二十条,尤其对于优秀青年人才和重点产业、科技专才的激励成为广受好评的亮点。相关调查显示,去年全国互联网中高端人才的薪酬北京第一,上海第二;互联网人才最向往工作的城市杭州第一,上海第二;但从业人员在生活幸福感方面,上海屈居全国第十。

此外,面向在线新经济的人才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备,其中住房问题尤为突出。调查显示,在线新经济领域非户籍青年占比高达72%,自有住房比例不到10%,住房支出占比超过30%,亟需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安居工程。

为青年发声

建议提升人才吸引“上海牌”力度

“对此,我们也提出几点建议。”在此次两会上,上官剑代表为青年“发声”。

他表示,针对在线新经济从业青年的瓶颈和痛点,一是建议扩大人才培养的“正规军”规模。二是建议提升人才吸引的“上海牌”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适时扩大惠及面,以浦东临港、长三角示范区和五大新城等作为青年创新创业重要承载区,优化区域人才策略和服务实效。三要优化人才成长的生态链环境,围绕安居乐业需求,盘活闲置用地和空置房屋,构建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以全方位保障赋能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下半场”弯道超车。

上官剑代表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保持定力、临危不乱,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今年人大开幕式上龚正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倍感振奋。“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干在其中、感受在其中,对此我们要倍加珍惜、乘势而上。”

未来的目标客观稳健。“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的形势将更加错综复杂,机遇和挑战将出现更多新变化,优势和劣势将发生更多新转化。”上官剑代表表示,上海“十四五”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四个全力”,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九个方面,明确经济增长6%以上等系列预期目标,这些都是要“跳一跳”才够得着的目标,也是积极有为的目标。“我们必须自我加压,付出艰苦努力。”

“在服务上海发展大局方面,共青团不做旁观者。”他说:“共青团虽然是人民团体,但也将竭尽所能为大局多挑担子、多做贡献。”

市政协委员陈峰:聚焦成长痛点,促进在线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并发展在线新经济是上海加速经济数字化转型,赢得发展新动能、奋力创造新奇迹的重要棋子。

在陈峰看来,高素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规模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创业不易,上海共青团和青联投身全面数字化转型,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发展,我们是用心的。”在大会发言上,陈峰代表团青界别的委员,给上海促进在线新经济企业发展开出了药方。

陈峰建议,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社会联动机制,贴近市场和数字化转型要求,扩大数字化“第二专业”培养规模,与企业合作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和数字化实训基地,推动“硬核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人才数字化转型。

其次,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适时扩大惠及面,实施面向全球的“筑巢引才”行动。

最后,“我们应该以高质量保障赋能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集聚和创新。搭建‘大手牵高手’平台,牵线与大型国企和知名外企进行业务接洽和技术路演;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服务渠道,在联交所创设在线新经济产权和技术交易的‘新创板’平台,开辟服务专窗和快速通道。群团组织要继续加强政治引领与组织吸纳,培育‘金童玉女’,打造‘浦江C圈’。”陈峰介绍说。

人大代表关注青少年“全人教育” :如何盛产“盛晓涵”们?

一说起上海格致中学05后少年盛晓涵的名字,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燕立马就笑了。“我们的好少年,值得点赞和学习!”

杨燕认为,首先正是因为筑牢了道德根基,才可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盛晓涵救人技能的背后更可以看到教育局开设区本课程,并与红十字会合作后的开花结果。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看来,对于人的全面的发展,涉及领域在不断扩展,教育的内涵也在扩展。高湘萍指出,这些少年的闪光表现,也对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本身提出要求和思考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德育主任忻继青看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其实都折射出思政课、德育教育的可喜成果。

对此,忻继青呼吁,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引领不缺席的同时,社会大的氛围要改善,就更需要正能量典型的树立,始终有正义的声音和援手,在点点滴滴中,确保孩子们接受到的正确价值观始终是有所统一的,这样才能“知行合一”。

市人大代表施政:从一棵葱谈起,数字化治理不能少温度,也不能缺“人治”

人民城市人民建,那城市数据管理应用背后究竟应该用怎样的逻辑,用什么样的算法才能体现出人民城市为人民呢?我认为它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底层站位。”

什么是底层站位?用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委员、上海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的话说,不仅仅是“好管理”,也要体现“人味”。“数字化城市的管理,是可以实现的,不仅需要兼顾精准度和冗余度,更有温度。”

这次两会,她也将提交一份关于开放非主要交通道路的非高峰时段路边临时停车的建议,为城市数字化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提出建议。

市政协委员胡振球:提高城市专用车的新能源化和智慧化

 “环卫车从‘用得上’,变为‘用得好、管得好’,有赖科技赋能。”在今年的上海两会期间,青年委员胡振球提交了一份《建议提升城市专用车辆行业水平》的提案,建议提升城市专用车辆行业水平。身为首批上海工匠之一,胡振球做事格外认真,这份提案他磨了好几天,于昨天刚刚提交。

胡振球建议,鼓励企业间及科研机构跨界融合和科技创新。环卫车辆将从规模化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品种多、技术密集。鼓励不同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打造专精特新,合作突破中高端市场。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将各类新技术更高效地进行市场应用。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国际环卫精细化管理技术和产品,结合中国的使用环境和预算承受力,提升装备应用水平。

他还建议,鼓励政府部门应用新技术,提升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是环卫创新的基地,要鼓励政府部门进行新技术的尝试和应用,促进技术快速成熟和提升。城市管理部门,也可提出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方向,引导企业研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