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港活动预告 | Science Café第31期:努力实现零的突破——靶标发现
发布时间:2020-09-08 报送来源: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近年在国家创新政策的驱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催生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药,如微芯的西达本胺、君实的PD-1和上海药研所的GV971等。加强源头创新,特别是新药靶点的发现是我国新药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从临床中发现靶标作用机制,经过实验室靶标验证和新药开发,再返回到临床进行疗效验证已成为常态化模式。

本期活动特邀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教授和复旦大学药学院沈晓燕教授与大家分享新药靶标发现研究,通过两位教授分享各自的科研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让咖友一窥我国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研究的新进展。

嘉宾简介

鲁伯埙教授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鲁伯埙,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后在国际药企诺华Novartis任博士后。2012年底全职回国在复旦大学开始独立科研工作以来,致力于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症及类似疾病的致病机理和干预策略研究。揭示了疾病的源头机制和随时间加速恶化的机制、发现多个干预药靶、提出并实现了利用靶向自噬的小分子胶水将致病蛋白送入自噬小体降解这一药物研发新概念。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论文形式发表于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hemical Biology、eLife、Cell Research、Brain等期刊,被领域同行于Nature等期刊8次撰写专文进行评述推荐。先后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9)、优秀青年基金(2015)、863青年科学家专项(2014)、英国“牛顿高级学者”(2019)、吴瑞纪念基金会“顾孝诚奖”(2013)等。

沈晓燕教授

复旦大学药理系主任

二级教授

沈晓燕,复旦大学药理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教授先后于日本岛根医科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所开展多年的研究工作。2013年引进复旦大学药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炎症免疫性疾病治疗新靶点、新药物研究。先后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包括Proc Natl Acad Sci USA、Circulation Research、Ann Rheum Dis、Journal of Hepatology、Autophagy等杂志发表研究性论文80多篇,主持18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目前担任Phytomedicine副主编,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和 Frontiers in Immunology编委;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澳门风湿病研究国际合作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药理学会理事等职。

活动时间

2020年9月18日(周五)

13:30——16:00

活动地点

浦东国际人才港(环科路999弄)5号楼三楼路演厅

(近地铁13号线学林路站)

活动日程

13:00—13:30    ▫ 参会签到

13:30—14:30    ▫ 主讲报告1:亨廷顿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嘉宾  鲁伯埙

14:30—15:30    ▫ 主讲报告2:炎症性肠病新靶点的发现

嘉宾  沈晓燕

15:30—16:00    ▫ 互动问答 

主办单位

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浦东国际人才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

国际医学园区

飞镖加速器(ATLATL)

晟唐孵化器

报名方式

方法一:

点击链接:https://wap.pd-italent.com/Activity/ActivityShow.aspx?ID=16259,填写报名信息。

方法二:

请添加活动小助理微信,发送“活动名称+姓名+手机+工作单位+职位”。

小助理微信号

注意事项:

1、请参会人员佩戴口罩;

2、疫情期间,园区内仅设环科路999弄(南门)一个入口;

3、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园区内地下停车库指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