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什么?病毒从哪里来?
面对疫情,
中国如何快速反应、高效防控以及全民参与?
我们未来怎样与病毒长期共存?
这是上海科技馆自3月“重启”后的首次原创展览,关注点放在了“病毒”上。7月15日,在二楼特展厅推出原创展览“命运与共,携手抗疫——科技与健康同行”,展期4个月。
展览由序厅及病毒星球、暴发·战“疫”、共享未来三个版块组成。不用惧怕,小布带你走近病毒的世界。
序厅:思辨 病毒是永远的敌人吗?
序厅由艺术装置引入, “一体两面”的绘画,让观众踏入展厅的同时,就开始思索:病毒是永远的敌人吗?
病毒一方面引起人类及动植物各种疾病,一方面又可以用于消除有害生物,构建外源基因表达载体,造福人类。
上海科技馆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徐蕾表示,展览在策划时,就引入了哲学的思维,希望带给观众一种思辨的氛围。
“口罩魔幻森林”的艺术设计,用红、黄、蓝、绿、白等多种色彩的口罩营造出防疫的战线。
第一版块:病毒星球
展览第一版块通过丰富的互动游戏、生动的病毒模型、有趣的漫画图文,将一颗鲜为人知的“病毒星球”缓缓呈现在观众眼前。
病毒长什么样?
中国美院艺术家们为展览定制了玻璃艺术模型。

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长什么样?展览挑选了20种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病毒,通过玻璃艺术模型、病毒信息卡和漫画图文的方式,讲述病毒与人类的故事。

这些“美丽”的病毒玻璃模型,由中国美院艺术家们为本次展览特别纯手工制作。
在 “病毒免疫对抗赛”的体感游戏里,你可以扮演一个小小的病毒,与宿主的免疫系统“斗智斗勇”,在闯关的过程中学习病毒感染人类的机制。
第二版块:“暴发·战‘疫’”
该版块版块力求以真实记录新冠疫情从暴发以来,中国如何快速反应、高效防控以及全民参与,有效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并聚焦科技力量如何助力这次战“疫”。包括了COVID-19真实记录、全民战“疫”、方舱医院互动游戏等。
为了记录疫情之下的集体记忆,上海科技馆于2月向社会各界征集与抗击疫情有关的各种物证。
一幅幅居家隔离期间的画作、一张张特殊时期的出入证……这些点滴记忆汇聚成了这场战“疫”的全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展览中还展示了在抗击疫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方舱医院是怎样构成的,包括有哪些基本功能等。现场的互动游戏屏幕,还能让小朋友亲自体验,试试看,搭建一座方舱医院需要多久时间?
浦东企业在抗疫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硬核”科技产品也一一来到展览现场,包括核酸检测试剂盒、消毒机器人、智能物联测温防控设备、防护服、N95口罩……观众近距离就能观察核酸检测仪是怎么工作的。
第三版块:“共享未来”
该版块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探讨人类与病毒长期相处、生生不息之道。
标本展示一直是上海科技馆展览的特色之一,这一次的展示让我们近距离了解野生动物“病毒库”。小小的蝙蝠体内有上百种病毒,萌萌的骆驼带有MERS病毒,活泼的浣熊是狂犬病病毒的宿主…… 野生动物就像是一座座移动的“病毒库”,保持距离才是对双方最好的保护。
此次展览的“病毒星球”部分内容将在第三届进博会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亮相。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介绍,展览还将推出共享简易版、巡展完整版及线上全景展等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展览共享简易版将于一周后在崇明区科技馆展出,未来还将在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场馆共享展览资源,进一步扩大科普辐射面和影响力。
【展览基本信息】
展览名称:
命运与共,携手抗疫——科技与健康同行
首展时间:
2020年7月15日至11月15日
首展地点:
上海科技馆2楼特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