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 | 领军人才谷好好:好这一出好戏
发布时间:2020-06-24 报送来源:上海宝山

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来分享她的舞台人生。

她被誉为当今全国昆曲舞台上的“第一刀马旦”。在最好的年华,她从舞台转到幕后,带领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昆剧团连年取得历史突破。本期领悟分享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宝山区领军人才谷好好。

大家好,我是昆曲人谷好好。

咱们这个行业,从艺当自入校学习算起,今年是我从艺昆曲的第34年,这些年来简单平凡却幸福着、收获着,人过而立知世态  ,那么艺过而立呢,往回看是传统的情怀,向前走是复兴的责任!

1986年我从浙江温州考到上海戏曲学校学习昆曲,当时,我对昆曲是一无所知,没想到会与昆曲厮守终生。从那时此,摸爬滚打刀枪剑戟作伴,在痛并快乐的日子里尝尽酸甜苦辣。

上世纪九十年代,昆曲曾被视为“可以送进博物馆”的濒危剧种,大家不爱看昆曲,台下的观众远比台上的演员少。青春在幻想着昆曲火红的每一天,在拼命般的练功,在争取每一个可以和观众见面的机会中飞逝。

有一次在上昆排练厅,我第一次叛逆地摘下了头上的昭君盔,不想练也不想唱了,泪从心流心如刀割,你有多爱它,就有多恨它,你有多懂得它,也就多放不下它。

《一片桃花红》,谷好好饰钟妩妍,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34岁那年,坚守的我幸运地成为上海昆曲第三代传人中,第一个摘得了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当我还在贪恋观众的掌声时,当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昆曲表演艺术的美梦没有做完时,历史又赋予了我更大的使命。

2013年,我和我的战友们重新出征。作为剧团的领衔主演以及当家人,不论站在哪个剧场,站在我身后的都是上海昆剧团这个团队,我始终为我的团队骄傲自豪。性格让我不爱说牺牲,爱说感恩。从红氍毹到办公室,从排练场到会议厅,都是出征,都得像个样!舞台、讲台、办公台,出人、出戏 、出影响力!

当下的上昆,老中青三代同堂,文武双全,行当齐备。近几年,上昆中青年一代艺术家陆续接过传承大旗,艺术风格日臻成熟,拥有了各自的代表作,也分别获得了全国大奖。这几年,我们顽强地突破着许多曾经的不可能。

2016年,昆剧《临川四梦》世界巡演。

2017年,昆剧《邯郸记》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成就全国唯一的“一团四精品”。

2018年。上昆推出中国首部3D电影《景阳钟》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鹤奖·艺术贡献奖。

上昆从2013年演出场次112场到2017年287场,5年时间演出场次增长了156%,演出收入增长453%。历史见证着我们的热爱和奋斗,拼搏与收获。

一个剧种的活力来自青年演员的培养和青年观众的培育,而我们这几年的自信,也是来源于昆曲年轻观众的迅速增长。现在上昆全球的演出中,超过80%的观众在40岁以下,大大改善了戏曲的生态结构。

1998年起,我们便开始深入大学推广,到现在终于实现了昆曲观众层的戏剧性更替。2017年,宝山昆曲艺术公益推广工作室成立,每年的“宝山大剧荟”都给予了昆曲新的机会。正是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和呵护下,昆曲日益枝繁叶茂。

在2018年上昆建团四十周年的庆祝演出上,百名“昆虫”粉丝上台一起合唱《皂罗袍》,我在台下,感慨着几代上昆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终于结成硕果。

这些年,我和同仁们从不放弃每一次可以传播戏曲,传播昆曲的机会。疫情期间,我们努力探索传播方式的创新,借力新媒体平台推出"云上昆聚"系列赏析、教学、排练、演出等,吸引了130万人次线上观赏。

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一票难求,600年昆曲40载上昆,不论多少寒来暑往,不论多少起承转合、不论多少物是人非,纵使有一万个放弃的理由,但也有一个守望的信念:昆曲永远是我的初心不忘,是我的情有独钟。

一出好戏,需要时光的烹饪;一出好戏,需要众人的拾柴;一出好戏,需要自己的热爱。生于这个时代,我何其幸运,就好这一出好戏!我是谷好好,我是昆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