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 | 20条创新举措,长宁按下人才集聚“加速键”(内含图解)
发布时间:2020-06-19 报送来源:长宁虹桥人才荟公众号

 

长宁区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人才

集聚区建设20条创新举措

 近日,长宁区委、区政府出台《长宁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围绕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打造国际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提升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能级、搭建科技创新人才事业发展平台、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推出20条创新举措,为长宁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厚植区域人才优势,打造海内外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按下“加速键”。

《若干意见》有哪些新突破?

1 注重分类施策,以更宽的视野加快人才引进集聚。《若干意见》坚持人才队伍高端引领和整体开发相结合,统筹兼顾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各个环节,实施针对高峰人才、产业人才、社会事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青年人才的专项扶持政策,政策针对性更强、普惠性更高。比如,实施高峰人才支持计划,对企业引进的符合长宁产业发展导向的国际国内一流高峰人才或团队实施量身定制、个性化支持;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激励计划,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民营科技企业中设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对企业引进的硕博士科技人才给予一定激励补贴;实施高技能工匠人才培养计划,在原有市级政策基础上,新设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区首席技师认定和资助工作;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开发计划,每年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青年人才的引进储备、实习实践、培养使用等方面工作。

2 注重改革创新,以更大力度突破人才管理服务瓶颈问题。《若干意见》牢牢把握中央和上海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聚焦长宁人才工作当前的瓶颈难点问题,更加注重以制度创新推动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比如:改革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发展重点扶持企业目录,并注重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小微企业纳入目录,在部分政策执行中将采取由企业自主认定人才的方式。又比如:在卫健系统着力突破职称瓶颈,试点在系统内统筹设置和使用中高级职称;在教育系统着力突破绩效工资总额限制,支持教育系统设置特设岗位,以项目化、聘任制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相关经费从人才资金支出,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

3 注重发挥优势,以更高层次参与全球人才竞争。《若干意见》提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从渠道、载体、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以更大力度支持区内企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海外机构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引进海外人才;支持鼓励各类机构、组织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涉外人才活动和国际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国际医疗、国际教育资源供给等。同时,将在市相关部门支持下,试点开展外籍人才表彰激励、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海外人才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等工作,使长宁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4注重市场导向,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参与。《若干意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能力提升计划,组建人力资源经理人联盟,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搭建学习交流、经验分享、信息沟通、合作共赢的平台,支持企业更好地发挥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支持企业组建创新团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紧缺人才联合培养等。首次提出加快我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制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大力引进和集聚一批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和新兴业态人才服务机构,同时支持各类人才服务机构承担并参与本区人才引进、培训、服务等工作,共同打造更加市场化、专业化、高品质的人才服务机制。

5 注重需求导向,以更高效率服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意见》不简单以物质条件吸引人才,更加注重聚焦用人单位和人才集中反应的难点痛点问题,着力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实施更加精准、精细、精品的人才服务。将深入打造“虹桥人才荟”服务品牌,今年将在企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的园区、楼宇建设40家左右“虹桥人才荟”服务站点,实现人事人才业务就近就便办理,依托“长宁虹桥人才荟”微信公众号,打造具备政策查询、信息发布、服务预约、进度查询等功能的一站式掌上移动服务平台。为区域内重点企业“一对一”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对企业提出的人才服务需求做到“一口受理、专人专办”。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优秀人才租房补贴每年投入不少于6000万,个人补贴额度从每人每月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积极拓宽人才公寓筹措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社会化住房租赁企业提供人才公寓配套服务,未来三年预计将为区域人才提供人才公寓1000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