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潘建伟院士——在浦东追逐“量子梦”
发布时间:2020-06-23 报送来源:浦东院士中心

 

潘建伟,物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开创了多粒子量子非定域性实验检验和多光子纠缠这一重要研究方向。他是国际上量子通信实验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并且带领世界上唯一瞄准这一路线图全面开展量子通信研究的团队,取得了系统性的重要进展。

爱因斯坦为他打开物理大门

潘建伟走上物理研究之路,缘于他的偶像——爱因斯坦。他非常崇拜爱因斯坦,上大学期间阅读了《爱因斯坦文集》,更加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

1996年,潘建伟前往奥地利攻读博士。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他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这位世界级的量子物理学大师便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彼时,导师正在组织一个国际合作的研究项目,而潘建伟的脑子里也在规划着一个实验项目的方案。当他兴奋地向导师报告方案时,导师问:“潘,你不知道这就是量子态隐形传输的理论方案吗?你不知道我们另一个小组正在做这个实验吗?”潘建伟坚定地表示:“老师,我要加入这个实验!”一年之后,他和同事一起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上发表了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学术论文,该成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被美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和《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成果一道,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那年,他年仅27岁。

潘建伟院士作客上海院士专家峰会

来到浦东中科大“领跑”

在这些高光的笼罩下,潘建伟的初心却始终没有改变,念念不忘的要回国建设世界一流的量子实验室。当年,对于量子领域的信息普及少,国人不了解,一度被质疑为“伪科学”。他能做的就是埋头苦干,尽快出成绩。

2008年,潘建伟在上海浦东创办了中科大量子工程中心,率领团队承担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量子科学卫星”等数个国家重大工程,创造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多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欧洲、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

在浦东张江园区南部,全世界最前沿的量子科学研究机构隐身其中,有望改写信息技术的规则。除了通信,量子工程中心还在紧张地为“桌面超级电脑”努力。事实上,潘建伟团队已成功实现了10个光量子比特与1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世界纪录,这对于造出领先的量子计算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作为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他深知,搞科研,人才是关键也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搭建顶尖的人才团队,如何留住人才的流失,如何在相对落后的历史时刻学习先进的知识,都成为了当时他要面对的问题。当初,他为了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派遣了一批学生前往世界顶级实验室。他说:“把学生送出去之前就有过约定,希望他们学成后能回来一起做一件伟大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至今记得2009年国庆前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完“复兴之路”主题展后内心非常激动,给大洋彼岸的学生们发短信:国家需要你们回来。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当年答应回来的学生,都回来了。

潘建伟常说:“如果说当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证明中国人在国外可以做很好的‘科学’,我们现在的团队证明了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如今,他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我不觉得我以往所做的,能够让我拥有它。但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能够从事这样一件探索自然界规律、奥秘的工作,已经是我最快乐的事,至于能否得奖,那要看幸运与否,如果能得到,那也只是命运的格外奖赏。”

在浦东耕耘“墨子沙龙”

在潘建伟看来,做研究不仅是少数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钻研,更重要的是让民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普及科学,探索科学,传承科学,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学习期的学生们。为此,由潘建伟发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及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协办的公益科普论坛“墨子沙龙”于2016年在浦东成立。他期望通过沙龙为所有对科学有浓烈兴趣,热爱科普的普通大众传播知识,启蒙专业的科学领域,力图打造具有中学生学历便可以了解当下全球最尖端科学资讯的科普讲坛。

至于为什么叫“墨子沙龙”,潘建伟解释道:“墨子叫“科圣”,科学的圣人。非常遗憾的是,近代科学没在中国诞生,但是我们中国的古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同样的成果,墨子是我们的一个代表。墨子强调大家要兼爱、非攻,在科学上墨子也有很大的成就,以墨子命名就是希望传承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一直以来对于专业知识的启蒙和传承是潘建伟所坚持的,他希望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能出现更多的人寄情于科学探索,创新研发,探究未知的科学世界。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潘建伟说道“墨子沙龙的成立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科技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做好科研,也要积极做科普。”

自2016年成立起,“墨子沙龙”已经走过4个年头,每个月举办一次的科学科普讲座,通过多媒体方式,直接和间接的受益人超过千万,主要以面向大众的自然科学科普为主。“墨子沙龙”已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沃尔夫奖获得者等)为公众带来科普报告,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进展。由于沙龙专业性高,受众群体限制少,知识接受度相对简单等特点,它为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的人,输送严谨、正确的科学观,提供灵感与前沿科学信息,推动了上海产学研的发展。

“墨子沙龙”在潘建伟以及国内外众多著名科学家的打造下,已成为浦东新区科普的一张名片,让上海市民尤其是浦东新区的市民不出国门便可聆听众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的讲演风采。在当选2018年浦东新区“科创先行者”时,潘建伟表示,科技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做好科研,也要积极做科普,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战线,为建设科创中心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谢飞君:潘建伟院士与量子结缘20年被质疑“伪科学”也执着向前(解放日报)

2.潘建伟:量子世界里的领跑者(科技日报)

3.科创·先锋 | 新时代,新科普(浦东科协)

4.墨子沙龙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