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突发疫情面前,产业和信息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响应号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研发攻关等方面挑重担、做示范,涌现了不少典型人物和事例。
跨界创新开发新型口罩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口罩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产能增长仍难以满足井喷的需求,短缺问题仍存在。上海汉圃新材料公司在吴慧生博士领衔下开发出的纳米纤维微孔薄膜具备开发可重复使用防护口罩的技术条件,而从事婴童服装生产的巨臣公司有转产口罩的意愿,两家企业跨界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口罩产品。
经相关机构初步检测,吴博士开发的新材料对直径75纳米的细小颗粒,过滤性能超过95%,且环保、抗腐蚀、耐高温,制成的口罩产品的防护等级达到了民用KN95级别,经企业自测,可经受沸水、酒精、84消毒液等20次的反复消毒处理。目前该款可循环多次使用的口罩产品已经实现量产,为缓解口罩供应紧张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带头奋战抗“疫”第一线
上海市领军人才——医工总院胡海峰带领团队加强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药产品的研发,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开展中药复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
上海市领军人才——医工总院张福利,带领18名技术人员团队开展瑞德西韦原料药产业化合成路线的攻关,从2月8日开始,经过连续12天的24小时不停的研发攻关,打通全部十多步工艺路线,拿出了瑞德西韦原料药样品,并经结构确证。
奥普生物李福刚带领团队快速响应,成立应急专项小组,放弃春节休假,24小时响应全国市场的医疗机构的需求,在医院一线奋斗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并向湖北、上海等地的医疗机构捐赠了价值300多万元的医疗物资。
奕瑞光电子方志强带领研发团队日夜奋战,开发出的新一代高性能无线静态平板探测器,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厂商的移动DR整机产品中驰援武汉,同时开辟24小时售前及售后不间断服务支持,保障客户能及时完成设备安装并在抗“疫”一线使用。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聚焦抗“疫”场景开发应用
德拓信息的两位上海市领军人才谢赟、黄海清形成合力,带领团队进行疫情防护的研发攻关,利用公开大数据资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及时发布“德拓AI疫情监控预测大数据平台”,通过AI技术,每天监控预测疫情态势,精确率屡创新高。此外,免费开放“数字资源库与远程学习平台”与“远程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满足不同受众的在线学习目标,与中国电信合作的“翼知疫行”正式上线,目前访问量已超800万。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卡斯柯周庭梁带领“智慧地铁”研发团队迎难而上,快速研发成功疫情辅助监测系统并集成到“5G+智慧运营指挥平台”,对进出站乘客进行非接触式异常体温筛查,支撑地铁运营方大幅提升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及信息化运营及公共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