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9月23日圆满落幕。本届工博会依旧秉持着往年的办会精神——“开放、交流、合作、共赢”,坚持展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先进、尖端的技术和产品,帮助中外各个企业把握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为厂商带来更多高端用户和规范服务,并促进商业上的交流。
走进会场,不时可见政府、企业领导来到各个展位视察工作,青年技术人员热切交流,在国际馆,各类肤色的人们坐在一起洽谈商机,据统计,此次参会的展商多达2610家,其中上海企业展位占比23%,兄弟省市企业和境外企业展位分别占比48%和29%。
走进5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厅,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688.com的庞大展位,1688是阿里巴巴集团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B2B交易平台。目前,1688工业品牌汇聚了近万个工业品牌,世界前50强的工业品牌在其中占比70%,包括施耐德、西门子等多家著名企业。
1688工业品牌负责人表示,此次1688.com展出了多个国内外的工业品牌,是名副其实的“展中展”,展会做到了四通:场景互通、信息互通、人群互通、数据互通。1688因地制宜,打造出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展会。除了工博会实际场地的展出以外,点进Imall.1688.com官网,还可以看到展会的现场直播,在线上,每个品牌商也有相应的店铺介绍以及展品说明,还可以进行实时购买。
线上线下,融会贯通,形成一个交易闭环,这样做帮助1688工业品牌更为精准地对接到客户,客户也可直接在线上与平台进行接触。负责人透露,在参展的三天里,平台入驻的品牌上已经获取了上千个精准的客流,观看直播的观众也已突破20万人次,极大程度地提高了1688工业品牌和其入驻品牌的综合影响力。
“老朋友山崎马扎克斩获两项大奖”
日本的山崎马扎克公司是中国工博会的“老朋友”了,据山崎马扎克(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黄义介绍,山崎马扎克公司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首届工博会在1999年举办,从2000年开始,山崎马扎克公司就参加工博会的展览。也因多年的友好关系,此次被工博会授予“十年伙伴奖”荣誉。
山崎马扎克公司是一家世界知名的机床生产制造商,在全球拥有10座生产基地,为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装备、技术及服务支持,其专业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备受认可,曾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为“世界最佳公司",并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惠特尼生产力奖。其中国分公司总裁助理黄义表示,多年和工博会的合作,已经培养出企业对大会,对上海的感情,他认为,工博会是中国会展行业一个标杆性的展会,也是东亚地区智能制造非常著名的展会。对比往年,今年会展有了整体的进步,感受最明显的是安保、宣传、服务三大方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此次大会提高了安检的规格,入会者在过安检时需要通过人脸认证,箱包检查等等环节,复杂程度不亚于机场过安检。
此次山崎马扎克(中国)有限公司的展品获得了本届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简称“CIIF大奖”),该奖项在今年的参赛作品中只评选十个极为优秀且尖端的展品。山崎马扎克是其中唯一具有外资背景的获奖公司,获奖产品“DDL激光管材加工中心”搭载了全球首款DDL(DIRECTDIODELASER直接半导体激光)激光发生技术,能够使工业设备运行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这项技术也全面领先国内外同类产品。
同时,这款产品是国内首发产品,具有很好的先驱意义,大会主办方积极地配合了宣传,黄义表示,这两天来到展位现场了解这款设备,洽谈合作的客户数量十分可观,展会为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开花结果种下了很好的种子。另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每年的工博会都是当下最新科技的重要展示窗口,而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在工博会,人们获取到的永远是最前沿的信息,置身其中,让人有种比外部世界的时间快一个月的感觉。永远向着最新、最快、最前沿是工博会的特点以及对技术工作者最大的吸引力。
新材料领跑“中国创造”
极具创新性的新材料——手撕钢代表了当今钢铁行业最先进的箔材生产制造技术,因其强度大,抗腐蚀性好的特性,未来将可能替代铜箔、铝箔,并且更薄、更宽,将被广泛应用于军工核电、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
此次是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手撕钢”的首次展览,一举拿下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代表了国内材料研发的新高地。700多次实验,从2016年到2018年,整个研发时间持续了两年多,手撕钢技术负责人廖席全程参与了此过程,他表示,手撕钢是完全由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发的材料,是完完全全的“中国创造”,此前,该材料生产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垄断。
“制造业永远离不开材料的突破。”几十年前,我们的手机笨重、不易操作,现在的手机为什么越做越薄,越做越轻?是科研人员孜孜不倦、日以继夜的结果。2014年,太钢的研究人员提出自主研发的想法,当时面对了重重阻力,请来的德国专家也都“知难而退”。现在,山太生产的手撕钢最大宽度可达500毫米,此前,一直垄断生产技术的日本的数据为420毫米。
廖席表示,在研发的两年中,公司给了很多的政策支持,领导经常找他谈话——“不要怕出错,出错了公司担责任,咬牙坚持,拿出国企的担当。”这句话很大程度缓解了团队的心理压力。与时兴的人工智能相比,手撕钢属于基础材料制造业,此次能够获奖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太钢生产的手撕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拥有两大优势:一是成本低,二是交货时间短,据了解,国外的交货时间大概是三个月,而以太钢的配套能力,十五天内就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山太手撕钢在2018年8月9日开始出口德国,首次出口总重约600公斤。
廖席表示,此次带领团队参展,看到了更多的新兴事物,相较于其他专业性质的博览会,工博更“杂”一些,也正因如此,在这里,可以了解其他行业的进步,反哺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团队打开研究思路。短短三天内,就与客户有了直接的交流,接下来的一个月,廖席将去欧美各国出差,将山西太钢生产的手撕钢带向世界,他表示,在未来,手撕钢将在国际市场与同类产品竞争,而竞争领域将聚焦于电子产业,山西太钢将把握机会,顺流直上。
助力企业发展,紧扣“智能”、“创新”
据大会主办方透露,工博会从2004年就开始走专业化的道路,今年的展会主题的分类更加细化,从专业性上来说,一共分为9大馆,每个馆都有各自的主题,分别是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工业自动化展、机器人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科技创新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新材料产业展、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展、能源技术与设备展。在大会举办前期,主办方在分类工作上了很大功夫,不仅组织了多场专家研讨会,还走访了各个企业,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对企业报备的展品进行研究。
除此之外,馆内也细化出国际馆与国内馆,便于让国内的企业与国际形势接轨,感知自己与国外技术的异同,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向国外企业展现实力,增强中国企业品牌形象的传播。而“展品在哪里展?在哪里发?”要考虑展地所在地的实际需求。此次工博会吸引了多家外资企业前来进行首发首展,契合中国市场的实际,表明了我国具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此次参展的企业中有领跑者,有跟跑者与追随者,展商能够在自己的展位周围看到同行,这样方便了行业间的交流,提高了展示的效果。除过展示之外,此次工博会也包含了大量的会议内容,多场分论坛在会展期间交叉进行,让各个企业能够自主地将自己的技术“讲出来”,真正做到有“展”也有“议”,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展示平台。
主办方表示,“智能”和“创新”是工博会不变的主题,中国制造要在全世界走在前沿,永远离不开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