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没有想到,以往动辄要来回跑数星期的企业变更,现在在公司楼下就能办了。
3月30日,记者从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这样的便利,源自他们刚刚启动的营商服务进楼宇“四通五联”系列改革措施。他们不仅将工商登记注册部分职能搬进写字楼现场办公,还通过找准政府、企业、物业、社会力量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企业得到最大便利,打造营商服务“最广朋友圈”。
同时,该区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全区楼宇电子地图,联动管理。
工商登记注册“搬”进了写字楼
3月28日下午,位于桂平路391号的新漕河泾国际商务中心11楼物业管理处,来自维坤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商务经理刘媛,专程到大楼的管理中心办理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
由于企业发展需要,公司需要增加一项智能无人飞行器的研发与销售业务。此前,业务变更要往位于上海南站地区的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有时候提供的材料不对,来来回回数星期也不奇怪。
不过,今年3月下旬,刘媛得知,原来,就在企业所在大楼里,就能办理常见的工商登记业务了。当天,不到5分钟,刘媛就从办事员手中接过了办理回执。
这样的便利,并非一时兴起。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透露,徐汇作为典型的中心城区,目前楼宇总面积430余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以上的重点楼宇154幢,楼宇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同时,这154幢楼宇共入驻企业7000余家,他们的点赞或吐槽对徐汇营商环境的评价至关重要。
在去年的大调研中,徐汇区发现,楼宇企业动态变化大,部分楼宇企业已搬迁或注销,但未办理相关手续,失联失管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建全区楼宇电子地图智能化管理
今年,上海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版。徐汇区也将楼宇营商环境的优化纳入其“四通五联”优化机制。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毛洁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四通五联”机制中的“四通”即楼宇营商服务的四方主体——行政部门、营商服务机构、楼宇物业、社会力量,通过找准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打造营商服务的“最广朋友圈”。力争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而“五联”,即信息联线、证照联办、服务联盟、宣传联手、安全联管等五项服务举措,围绕放、管、服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
比如,一幢楼宇到底入驻了多少企业?从事什么行业?他们在经营中有什么困难?最需要的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是什么……这一连串问题的解题路径,都基于摸清楼宇的“家底”。
之前,政府部门掌握的是注册许可、监管等主体信息,楼宇管理方掌握的是入驻、搬离等动态信息,社会力量掌握的是各类服务信息。但由于各方缺乏沟通交流机制,这一个个独自漂流的信息孤岛,无法连成共享繁荣的“大陆”。
为解决这一基础问题,“五联”中的第一联即为“信息联线”。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发了商务楼宇营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全区楼宇电子地图,向行政部门、营商服务机构、楼宇、社会公众分权限开放应用端口,通过各方的数据归集和实时信息更新,形成了楼宇企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