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未来浦东“经济硬核”的临港作为
发布时间:2019-01-19 报送来源:上海临港张江科技港

1月9日,浦东新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议透露,2019年浦区将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产业地图规划引导功能,加快“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张江、临港、金桥、外高桥及相关镇联动发展,同时聚焦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七大产业。

根据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浦东——


日前,有媒体称浦东GDP(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大关!全区经济在2018年迈上新台阶,多个主要指标突破整数关口,预计GDP超过1万亿元。位于浦东东南方位的临港地区,过去一年又贡献了多少“KPI”?让小编来为您划重点。

七大产业在浦东形成“集群效应” 临港大有可为。首先是七龙珠,哦,不对,是七大产业。它们分别是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七大产业中,临港在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这几大产业中大有可为,下面让小编一一给您分析。


中国芯

根据浦东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部署,在2019“十大制造业项目”中,积塔半导体、新昇半导体都是位于临港地区的集成电路企业。其中,积塔半导体的特色工艺生产线是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合作项目,该项目已于2018年8月16日开工建设,;新昇半导体是国内首个300mm大硅片项目的承担主体,2017年第二季度已经有挡片、空片、陪片等测试片的销售,目前月产能达到10万片。此外,橙科微电子的100G高速网络芯片项目也已于2018年落户临港。


此前,在临港举行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签约仪式宣布由100亿元设计业并购基金、100亿元装备材料业基金、300亿元制造业基金共同组成的上海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完成组建。可以预见的是,临港将依托“双特”政策优势和产业成长空间的独特优势,培育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新的增长点。

创新药

上海市政府在2018年11月3日发布的“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将临港奉贤园明确为生命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承载地。坐落于临港奉贤智能新镇内的临港生命科技园,目前已吸引透景生命、君实生物、NAMSA医疗、白帆生物、丰凯医疗等多家行业领先的生命科技企业落户园区。


临港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表示:“作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承载区,临港已陆续吸引多家行业领先的企业落户,在PD-1抗体、体外诊断试剂、基因测序、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逐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蓝天梦

临港产业区早在2012年就引进了中航商发、中国商飞、为C919做辅助动力装置的霍尼韦尔、从事飞机工艺装备的上飞飞机装备、为商发做配套的成林科技等航空领域的大型企业。临港作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产业、航空产业),是上海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一个重要承载区和突破口。


临港以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目标,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并在进行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的发动机研发,同时还布局航空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航空新材料、机载设备、环控、维修改装和航空服务等产业,形成以商用飞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为核心,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教育培训、航空配套工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航空产业集群。


目前,已经有大批优秀的企业入驻临港,其中不乏优秀的通用航空企业。比如奥科赛飞机,其先后研发了“墨子号”太阳能飞机、风翎号轻型运动水陆两栖飞机等一系列具备领先技术水平的产品。此外在2017上海通用航空发展论坛上,临港航空运动基地规划也公之于众。

智能造

早在2017年,临港管委会按照贯彻落实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建设的要求,强势发力智能制造,集聚智能高端产业,以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主线,以专业园区为载体、重大项目为抓手、功能平台为支撑,积极推动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张江科技港园区曾在2018年初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达成了战略合作共识,成立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张江临港分中心。


具体来说,临港正着力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功能平台;组织实施并推进完成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挖掘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形成示范项目或样板工厂,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培育本地系统集成商。可以肯定的,一座国际智能制造城正缓缓而起。

未来车


谈到汽车制造,临港地区从去年一直“火”到今年,原因是2019“十大制造业项目”中的特斯拉上海宣布落户在临港,其超级工厂已于近日宣布开工建设。


无独有偶,博郡汽车于2018年12月也宣布将在临港产业区兴建全新的生产基地,整个投资规模约35亿元人民币。据悉,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入驻临港地区的自主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博郡汽车的全新生产基地将按照全球最高标准建造,未来将与特斯拉“毗邻而居”。

此外,老牌车企上汽集团也早在临港有所布局。2007年,上汽集团乘用车项目入驻临港,目前已经形成了乘用车整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能源系统等的生产制造及后续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此外,一批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如诺信汽车零部件等也纷纷落户。


在2018年11月举行的临港产业区重大项目签约上,新能源汽车和燃气轮机是临港此次产业项目签约的重点方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临港地区携手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博郡汽车、延锋汽车内饰等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先进材料、卫星导航、动力研发、整车制造及关键组件环节,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完整产业链,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形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次是“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关于这条南北贯通的科创走廊,本号已推送过相关内容。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回顾《有“车”有“房”,张江临港联姻迎开放》复习一下~简单来说,这条科创走廊是张江-临港南北联动的纽带——它是浦东开发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这一新的区域发展策略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整合发展资源,科学统筹、合理布局,实现张江-临港和周边镇“2+N”产业发展格局,发挥更大的集聚效应,成为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支撑。


张江-临港“联姻”后至少将带来三个“千亿级”的市场:根据《深入推进张江-临港“双区联动”,打造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的行动方案》,双方将通过3年努力,力争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十家以上独角兽企业。


以上6个领域作为当前产业界的热门赛道,每一个领域单拎出来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这几大领域,张江-临港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双方在今后的深度联动中,势必会带来更快速的增长。

好了,盘点完临港大有可为的产业基础,下面来看看张江科技港园区将为临港地区的产业发展贡献怎样的力量?

2018年1月31日开工建设的张江科技港·先进制造产业园当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建成。自诞生之日起,它的产业定位就是高端制造与关键制造(精密仪器仪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ICT),承接张江科学城关键技术的中试与产业化,同时为临港地区“2+3+4”产业布局提供关键技术支撑(“2+3+4”包括: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智能汽车三大支柱产业,拓展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打造上海关键制造产业的标杆园。先进制造产业园连同张江科技港建成后,将为浦东的中国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成为“张江-临港”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