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应用广 产业发展融合宽
发布时间:2019-01-01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报

2018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近日在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举行。论坛上不仅发布了《GNSS技术发展趋势蓝皮书》,同时由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承担建设的“无人系统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经过1年多的建设准备,也敞开大门,迎接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导航企业来做测试。

据悉,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市政府首批通过审核的18个平台之一。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平台承建单位,将集聚产业链核心单位优势资源,在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技术成果转化、联合建设联合运营等方面,与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进行深度合作。

位于西虹桥高光路北斗产业园区的“实验区”,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室内测试场200多平方米,主要面向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等低速智能无人系统,提供典型场景下导航、感知、控制性能等精确测量和性能评估,形成相关的测试标准与测试服务能力。背靠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实验区”的优势在哪里?研究院智能测试运营总监朱亚夫指出,一是测试精度高、二是导航终端系列全面。

仅辅助导航一项,“实验区”就可做视觉、雷达、激光、惯导等多种测试,基本能满足位置服务企业的各项需求。在中国北斗办、上海市科委和青浦区政府的指导下,由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承担建设的无人系统综合试验区,已成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综合应用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初具测试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企业及科研院所,论坛当天,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共同签约,并见证了测试场投入运营。

酷哇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导航服务虽然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但“痛点”依然存在。比如,室外导航的定位精度为5米,对汽车来说是不够的,一遇到障碍,定位就可能不准,因此谁能率先解决这些“痛点”,谁就能成为市场的引领者。据悉,“实验区”室内测试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在全球同类实验室中处于领先水平。“实验区”是正在推进建设的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平台承建单位,充分集聚产业链核心单位优势资源,在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技术成果转化、联合建设联合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论坛当天,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10家单位签署了《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协同共建合作协议》,以共同推进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