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张江 |:凝聚创新力量,助力中国科创未来
发布时间:2018-11-20 报送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如果说20年前张江吸引人才是靠强而有力的扶持资金,20年后的张江已经显现出了自身的品牌效应,其已然成形的高密度产业优势成为了吸引人才和资本的磁极。张江培养的本土人才开始独当一面,而更多的社会资本也渴望介入。此外,张江承载着自贸试验区和国家创新示范区的国家战略,还具有着强大的政策优势。 

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制度,令企业可将资源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创新上,有利于加快创新产品的推出和落地。同时,也使得初创企业能借助其他企业的成熟管理体系和先进制造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委托方和受托方双保险放行的制度,落实企业责任主体,使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由此,各类型医疗企业“慕名而来”。 

有困难找政府,科创路上安心暖心

2000年,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Chi-Med”),作为Chi-Med的子公司和创新药研发平台——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和记黄埔医药”)也随后于2002年在张江成立,专注于研发针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向药物。 


“肿瘤细胞在快速增殖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氧气、养分,都是靠血管供血来完成的。而呋喹替尼可以阻断或者抑制血管的生成,肿瘤细胞就得不到充分的氧气和养分,这样它们很快就会出现凋亡。”和记黄埔医药执行副总裁及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尽可能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大家阐释了呋喹替尼的作用机理。 

呋喹替尼是和记黄埔医药自主研制,与礼来共同开发的新型、口服、高选择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III期临床研究显示它可以有效地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可将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35%,疾病控制率达到62%,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抗血管生成类抗癌药物中的“同类最佳”。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主流药物中,呋喹替尼是首个从发现一直到新药上市申请的整个流程都在中国完成的创新药物。 


和记黄埔研发团队在药物测试和筛选 

十年磨一剑,从呋喹替尼项目立项到目前的上市冲刺阶段,呋喹替尼研究团队走过了整整12年的研发历程。这期间,呋喹替尼及其他和记黄埔医药创新项目得到了各级相关政府单位的大力支持,共计获得十余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立项支持、十三个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专项、一个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专项以及张江科学城对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实验和办公空间不足的困境,在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协调帮助下,公司在张江药谷孵化器租用了一部分实验和办公空间,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来,碰到很多瓶颈。不过非常好的是,我们的政府积极响应,为我们排忧解难,给我们创新企业及时地提供帮助。这个环境非常有利于创新,有困难找政府就行。”苏慰国博士如是评论。 

“火鹰支架”成为全球行业“金标准” 

作为张江的明星企业——截至2017年,微创医疗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人民币,累计纳税共26.7亿人民币,换算后所有物业综合年度销售额平均为5,000万元/亩,每亩土地每年税收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作为行业领头羊,微创积极参与的行业标准制订,引领和规范了张江药物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从而积极带动了介入治疗方法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和相关交叉学科发展。微创专注于自主创新并一以贯之高强度投资于研发,累计研发总投入数百亿元人民币,现已拥有专利3,500余项,其中国外就有2000余项,先后5次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多个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个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绿色通道;微创尊崇循证医学,几乎所有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都在全球主流学术杂志上得到了发表。 

2018年9月,微创医疗的明星产品火鹰支架更是被世界顶级期刊《柳叶刀》收录,是该期刊近200年来首次出现中国医疗器械的身影,这也意味着微创在冠脉支架领域已完成了从追随者、并跑者到全球引领者的跨越,成为全球行业新“金标准”。 


火鹰@支架药物喷涂模拟示意图 

微创医疗已上市产品约300个,覆盖心血管介入及结构性心脏病医疗、心脏节律管理及电生理医疗、骨科植入与修复、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及脑科学、糖尿病及内分泌管理、泌尿及妇女健康、外科手术、医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十大业务集群。

目前,微创的产品已进入全球逾8,000家医院,覆盖亚太、欧洲和美洲等主要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微创的产品被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质或用于帮助其催生新的生命。不仅如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骨科关节、心律管理及大动脉介入治疗等多个分支领域,微创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世界前五。 


微创医疗研发工程师探讨工作 

21世纪初,中国的冠心病介入器械领域还处在被进口产品完全垄断的状况下,微创开发了第一款国产心脏药物支架Firebird(火鸟),迫使同类进口产品大幅降价,使得更多冠心病患者受益,自2004年上市以来,微创冠脉支架持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微创从零开始,走过一段极其不平凡的创新历程,终于探索出了一套民营企业运营模式和创新体系。“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既适合高精尖难的行业特点,也符合多快好省之国情,为实现集团的中长期目标并最终进入全球第一阵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创经过20年的发展,无论是其创新理念的进步、工艺创造上的跨越,亦是对政策改革的推动,无疑对张江医药企业们起到了带头促进作用。 

张江是科创企业的“名片”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致力于智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公司推出了中国首个商用化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产品,医用版可以应用于医院康复训练,个人版本用于辅助行走从而让瘫痪病人摆脱轮椅,重获行走的能力,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公司还推出了首个具有触觉的上肢康复机器人。 

傅利叶是中国首个获得美国FDA注册,并出口美国顶尖康复中心的医疗机器人公司,这也是国产康复机器人的里程碑。 


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产品示意图 

傅利叶还多次获得国际一流的风险投资基金IDG资本,上海张江科投,火山石资本,景旭创投,前海母基金数千万融资,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是由交大等业内一流的机器人专家和医学专家等组成,并与多个高校及三甲医院建立项目合作关系公司,目前公司估值数亿元。 

那么,资本都看重了傅利叶啥?作为一个高科技创新企业,傅利叶智能汇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与英国帝国理工、墨尔本大学、上海理工、上海华山医院等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及高校进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围绕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核心模块进行不断的技术迭代与创新,获得了来自多方的认可;已推出的业界首款带有“触觉”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可全面涵盖从软瘫期至康复期的训练需求,并已在全国各大医院康复科成功投入使用。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产品示意图 

傅利叶为了能让每个病情不同的残疾人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与生活,产品还需要收集更多患者的试用数据与技术迭代,企业目标是成为全球智能康复机器人领导者,通过对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系列产品的产业化,预计在国内对应市场占有率可达到70%以上,国内行业排名第一,同时逐步将机器人产品出口到国外地区,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市场的格局,并打造中国最大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化基地,组建中国首个康复机器人智能网络,建设面向8000万患者的训练数据库。也就是说,残疾人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已经不再只是电影里的情节了! 

创始人兼CEO顾捷认为,上海的创业环境很好,尤其是在政府的办事效率、法制环境,以及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等方面。“在上海创业,无论是工商税务和各个方面,从来没有受到过刁难欺负,制度环境公正透明,社会治安也很好,创业过程中受到了各个政府部门很多的关心和帮助。” 

此外,上海本身就是一张很好的城市名片,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顾捷说,“如果说一个产品是上海制造或者上海研发的,在全中国,都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城市名片和品牌形象对创新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同时也可以吸引到一流的人才,以及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资源,如顶尖的医院作为客户,而好的员工和客户资源都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成长。他希望,未来上海能够进一步放开对人才的门槛,成为国内年轻人创业和工作的首选地,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而上海创业,在张江。”

用“眼睛”和“大脑”重新定义人工智能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深度融合发展,商业日益变得智慧、高效和便捷。不同于医药企业,在张江,小蚁科技的崛起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传统零售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一方面,房租、物流等硬成本的飙升需要经营者通过周密的计算实现效益和效率的最佳配比;另外一方面,作为零售行业的核心要素——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对零售终端也有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在这个层面,传统零售业面临两大痛点:顾客和员工,他们需要每一个从业人员去关爱,去了解。 


2018年,中国的新零售开启了智慧零售的新发展,零售行业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发生变革。智慧零售的关键就是,如何利用技术来实现门店的数字化升级以及用户体验的优化,如何成功转型智慧零售,让智慧零售概念落地是整个行业需要迫切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方面,房租、物流等硬成本的飙升需要经营者通过周密的计算实现效益和效率的最佳配比;另外一方面,商业的核心要素——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商业终端也有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 

小蚁的智能摄像头是物质世界可视化的“眼睛”,以人为本,实现全场景的覆盖。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成为图像,通过人脸算法,形成更精准的数据传导至人工智能端“大脑”,进行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用飞速发展的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完善自身,学会自己“思考”。几年前,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说是造价不菲,通常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 


但是过去几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深度学习算法已经逐步进入到商业领域,在某些场景下已经可以代替人工,基本已经达到或优于真人智能的效果。正是因为有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进步,使得数据处理的人工智能化成为可能。 

现如今,小蚁科技为客观世界的可视化重新定义人工智能能力模型,为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场景提供在线即时智能决策,具备全球普惠价值,可实现大规模部署和可持续发展模型。

小蚁还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智能影像系统产品线,通过视频前端设备客群采集、人脸识别、人流等智能计算和分析,覆盖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场景。 

小蚁科技的愿景是让每一个人和企业受益于计算机视觉,同样,小蚁也致力于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让世界更安全和更高效。

20年前,张江用资金吸引人才,施的是“苦肉计”,打的是感情牌;20年后,张江厚积薄发,成为了一张“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