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中国RISC-V产业联盟在浦东成立
发布时间:2018-11-03 报送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中国RISC-V产业联盟和上海市RISC-V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日前在浦东张江召开,RISC-V产业化高峰论坛也同期举行。

RISC-V生态体系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成为半导体产业及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重要创新焦点。上海是国内首个明确支持RISC-V的地区,这对RISC-V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RISC-V产业联盟(以下称RISC-V联盟)由国内外RISC-V领域重点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发起成立,张江企业——芯原控股公司担任RISC-V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目前已有50余家RISC-V领域相关企业以及10余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加入。

根据规划,RISC-V联盟将致力于解决中国RISC-V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建立中国国产自主、可控、安全的RISC-V异构计算平台,促进形成贯穿IP 核、芯片、软件、系统、应用等环节的RISC-V产业生态链。

在集成电路的产业链中,处理器芯片(CPU)是一座必须攀越的高峰。CPU是信息产业的基础,而指令集架构(ISA)则是CPU的基础。目前,在服务器和PC机领域的CPU几乎全部被美国Intel公司生产的X86架构统治,以智能手机和终端设备为代表的移动领域的CPU则几乎全部由日本ARM公司生产的ARM架构垄断。

与目前主流的X86架构和ARM等主流指令集架构(ISA)严格的授权使用机制不同,2010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牵头创立的新型指令集RISC-V,一开始就走的是开放、共享、安全的道路。

记者了解到,全世界任何公司、研究机构与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开发和销售兼容RISC-V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并可灵活地修改以增加新的功能,无须支付指令集授权费用。加上RISC-V拥有精简、低功耗、模块化、可扩展等技术优势,尤为适合物联网等嵌入式应用以及需要定制化的场景。

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控股董事长戴伟民指出,中国为了早日实现CPU的自主可控,进行了大量的攻坚,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只有自行设计微架构,并且在指令集标准的授权和发展上不受制于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全新、开放、免费的RISC-V符合这一标准。此外,作为一个极简、模块化、可扩展的精简指令集架构,其完美契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于定制化、低功耗、低成本的需求和异构计算发展趋势。中国拥抱RISC-V标准,有助于实现CPU在民用领域尤其是新兴领域的自主、可控。同时,也给中国产业带来了一个最大的机遇,站到与全球一致的起跑线上。”戴伟民说。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上海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规模接近1200亿元,产业相关的企业总数超过500家,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5万人,成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名片,也是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领域。

在成立大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表示,上海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最早、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历来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培育像RISC-V这样的新兴技术,将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立足行业特点,也正积极打造一批平台和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