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产品很好,但不像是你做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8-08-23 报送来源:硅发布

先来说个真实的故事,我从“满分卡”创始人Jason Zhang那里听到它。Jason秘密师从硅谷一个很有名的投资人,创业之余也跟他去看些项目,鉴于这个投资人太有名而且非常低调,这里略去他名字,我们以G指称。

有一天,Jason在G的办公室,G接到一个创业者的电话,说产品已经出来了, G就约Jason一起去看看。简单说,这是一个让消费者对着手机进行智能化妆的App。

应用场景如下:打开App,立刻分为两个窗口,一个类似镜子,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脸,拿起眉笔、粉饼等化妆道具,对着它就行了;另一个窗口则是化妆教程。

牛逼的是,这个App智能到教程能按你化妆速度停停走走,如果发现你跟不上,它就停下等一等你,你跟上了,它又继续往前。智能决定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继续,就是这个App或者说这个创业团队最牛逼的地方。

Jason看到产品时,当场就被震住了:“这简直太牛了!”

G问了创始人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

创始人说:“因为我看到很多人用Youtube视频指导自己化妆,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很有用的东西。”

这里提个背景,美国Youtube上很大一部分视频是教女性怎么化妆的,这是一个很大市场。

Jason跟着G出来后,琢磨着G应该就要投了,因为这个产品实在是酷炫,属于第一眼看到就能被震到的那种类型,世上这样能第一眼就闪到人的东西还真是不多。

但却不料,G说:他不会投。

Jason非常奇怪,就问:为什么?

G的回答太简练,听起来有点费解,我把他的逻辑先解释一下:第一,关于初衷这件事,从创始人的回答看,他个人没有经历过痛点。也就是说,在个人经历方面,他是一片空白,自己既不化妆,也没相关从业经历,只是一个空想出来的东西;第二,第一点也决定,这个创始人个人对这个行业没有理解。

换句话说:因为这是创始人空想出来的一个东西,所以他很难在非常长的时间内去抓住市场的需求痛点,持续打磨产品;而化妆业上游是化妆品厂商,下游是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对行业缺乏了解和资源,也决定产品的商业模式打造可能成问题。

G和Jason说的那句话是:“这个产品很好,但不像是这个人做出来的。”

所以G没有动心投资。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我把它写出来是因为:前两天,有个创业者急着想拿投资,闲聊时就问我,该怎么阐释他产品理念。听他介绍时,第一个理由其实挺有个人痛点的,完全是基于个人真实经历,但是他总觉得还不够,想要给产品再装上一些高大上的理论,比如世界上这个市场是空白,没有人做,产品如果做起来会怎么怎么样。

其实后面的很多东西,投资人自己都会判断,而唯有属于你的那个故事,是独一无二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想得太多了,结果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