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rtfast,failfast”,这是我觉得《精益创业》里比较有害的一个观点,就是你一定要快速开始,快速失败,然后尝试不同想法,然后不停地可以换。
我觉得,这是近五年和十年特别有害的一个观点,它会鼓励大家不断尝试一些特别容易的东西,首先是特别容易“被证明”,然后是特别容易造出后得到迅速反馈,但这样一种主导想法,也很可能会鼓励你去避免一些非常大型的项目。
我举一个我联合创始人之前的例子。他原来公司叫BlueSeed,做的是:在硅谷国际水域建一艘船,然后让世界各地企业家可以在没有美国工作签证情况下,就在这艘船上开始创建或规模化自己的公司。它还不是自己的船,是租的船,是这样一个运营模式。
那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的想法,但如果主流社会都用LeanStartup标准,它基本就不可能出来这种想法的项目,但往往是这样一些项目,它是整个社会特别需要,而且你自己做完后,特别会有成就感的。
所以如果创业者对某个东西特别有Passion,其实我不觉得你一定要按《精益创业》限制自己。那涉及App一些项目,可能它比较适合,但还是有很多想法不适合,而且有些想法,它是在你产品Lauch,在你最开始时可能两个月内都没用户,也不代表这个想法是错,只是可能你需要更多的耐心。
我觉得这样一种浮躁或者快速心态,可能来自创始人自己,也来自大的VC环境。特别是在中国很多公司,因为巨大人口这样一个红利市场,这种心态,也会促使你作为创始人要做选择,包括你的投资人,可能也会不断建议,要不要做点快速来钱的,不要做这些特别五年、十年的。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跟这点有相关性的是,最近几年,其实是很长期一段时间,至少是从VC角度,它会特别喜欢说:我们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的“痛点”,然后这个市场是一个值多少多少美金的市场,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也很喜欢重复类似的话。
但什么叫“痛点”?其实大部分这种跨度比较大的产品,它们通常初期表现方式,都是找不到一个具体痛点的,比如“iPhone”。iPhone解决什么痛点?至少当时看,也没什么特别具体的痛点。再包括互联网那时候,也没人用email,所以这种比较大跨度的产品,它们方式通常都是展示一个特别美好的View,那这种View,只有大家成功地生活在这种状态时,才能意识到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