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中美币圈差异。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货币的政策导向是什么?何以硅谷顶级VC都在纷纷设立加密货币基金?美国巨头们已经悄悄在准备让消费者拥有自己数据了?以下为硅发布第33期跨境直播里的部分分享,分享嘉宾Adam Zheng是美国区块链项目的从业者、洛杉矶AI明星公司ObEN的联合创始人。

加密货币发展坐标轴
如果按时间发展来看,我觉得加密货币的第一阶段是在2017年7月以前,因为2017年7月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时间点,美国证监会在这个时间点发表了第一个关于数字货币的法律意见;同年9月4日,中国政府出台文件。也就是说:在2017年的下半年,主要区块链或数字货币国家都出了一系列政府规则。
而在此之前,这些规则是没有的。大家主要就是发币、炒币,所以市场上估计99%都是“空气币”,没有任何真实应用,主要就是一种投机行为。这时候正规的创业者或者公司,由于看到政府没有出相关意见,也不敢进入市场。因为如果从股权方面看,正规公司或创业者已经能在传统股权融资市场融到钱,没必要冒风险,所以你能看到:去年下半年前进入区块链行业的基本要不就是“空气币”,要不就是股权上融不了资、快死掉的股权类创业公司,通过数字货币的方法,拿到钱继续活下去。
而去年下半年后,由于各国政府陆续出台规则,虽然不完善,但至少给出了方向,所以包括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在股权融资上已经融了很多钱,但由于项目特质,我们人工智能项目对数据的需求,我们也进入这个行业,试图通过区块链的方法,获得更多消费级数据,降低获取数据的成本。
而今年上半年,这个趋势就更明显了。在美国,我们好几个朋友是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在伯克利、耶鲁,都是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以前用“股权融现金”的方式创过业,成功退出,然后回大学教书,现在他们又出来创业,但是都没有用传统股权融现金的方法,而是通过发数字货币,融比特币的形式创业。
而我这些大学教授朋友一宣布用币创业后,排队来找的投资人很多,多到要写申请书,投资人必须说明:我投了你这个币,我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所以至少在美国,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真正有核心技术和很好创业条件的创始人,开始用数字货币创业。因为从融资效率讲,传统股权的融资方式,非常有名的创业者的A轮,估计有个1000万美金就很不容易了,而如果是用数字货币创业的话,很容易就能融个3000万、5000万美金,融资效率非常高。(PS:中国情况我不是很熟悉)
中美政策差异
美国的情况相对乐观,并且态度比较明确,美国证监会认为,如果你是发数字货币去融资,那么一定就属于“证券”这块。而既然是证券,就必须接受美国证监会的监管。而美国证监会是说:我不管你是融现金货币,还是融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你只能面向不超过2000个合格投资人融,然后,合格投资人的认定方式,都由第三方律师进行认证。
所以像美国的这些创业公司,他们现在都是做合格的投资人,私募去发数字货币这种方式。这些合格投资人经过合格投资人认证后,去投资比特币,或是其它数字货币给创业公司,换取创业公司自行发的数字币,然后在白皮书上大家一般都会写:一年之内,数字货币可能就要发出去,同时,发行数字货币的区块链,要上线运行。
这样的话,在投资人收到这个数字货币时,数字货币由于已经可以在区块链上应用,变成Utility工具,变成Utility了后,就可以在类似像游戏币一样,大家之间可以交易(而不需只限于2000个合格投资人这种私募形式),同时也可以由持币人要求,放到数字资产交易所进行交易。这时候,这些都已经不属于证券行为了。
而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加密货币领域之前没有太多应用的原因之一。因为从参与创业的人的角度讲,也是从去年7月美国证监会有明确态度开始,各国政府陆陆续续出台法律意见,才有正经的创业者或者说产业公司,进入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行业。
而他们从进入到区块链上网、上线,又得有一年时间。比如我们ObEN也是从去年底、今年初进场,然后有不少新创业者是今年上半年进场,那么基本上,也都要经过一年的时间去酝酿。
所以我估计:大概从明年开始,大家会陆陆续续能看到区块链的真实应用,我们也希望:我们做的消费级应用能在今年下半年上网。像下面这个图,就是我们ObEN如何采用Project PAI区块链来发展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

而中国政府的意见则比较简单,由于估计市场上大部分是“空气币”,政府就说:所有的发币行为都是违法,所以全给停了。但老实说,中国这块我不是很清楚,也不能说现在中国创业者在这一块反而“冷”,因为市场上还是有很多中国公司在发币,但可能是通过法律结构,把它包装成了海外项目。
因为如果包装成海外项目,同时不是包装成美国公司的话,你不需要受美国证监会监管,也就没有那么多复杂规定,你发币的自由度会非常非常高。而相关政府除了美国,像新加坡,有一些关于数字货币发行的意见,具体大家可以咨询新加坡的律师。其他政府的一些意见,目前基本都没有很清晰表态,还是类似一个无政府的监管状态。
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货币?
这是一个追踪溯源的问题。前一阵,St Louis美联储的主席James Bullard在2018年的纽约共识大会上做了一个演讲。他说:100年前,美国就有很多私有货币,各个公司自己发展,专门用来进行内部结算。但那个时代,基础设施包括跨金融机构的流通系统都不健全,导致私有货币不流行,很快就逐渐被统一货币美元取代了。
所以,“虚拟货币”其实就是私有货币的一种新形式,只不过数字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后,互联网包括各种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让私有货币的流行又出现新需求,这是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又开始流行的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企业一直都有对现金的需求;第二,基于美国100年前私有货币的发展过程,出现过一个很大挑战是:当大量私有货币出现,私有货币之间如何兑换?跨货币体系内进行使用时如何兑换?因为不可能说:买一个东西,我要这个货币;买另一个东西,我要另一个货币,这很麻烦,没法流通起来。这其实也是导致当初私有货币最后消亡的另一个原因。
而现在出现的各种数字货币交易所,就是希望能提供一个交换平台,以供大家能够方便、跨货币地兑换使用。这些交易所目前还不完善,而据以往私有货币发展经验,兑换率如何才能够更透明更有效率?这是未来私有货币大量流行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以上就是St Louis美联储的主席在2018年纽约共识大会上的两个主要观点,所以基本上James Bullard就是认为:第一,这不是一个新鲜东西;第二,如果出现,是有原因的。
美国VC成立专项加密货币基金原因
目前美国有不少风险投资机构成立了专门的数字货币基金,而且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融资下游发生了变化。
比如刚才我讲过:硅谷那些著名创业者,现在已经不用传统股权融资方式融资,那这对传统VC来说,就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项目非常好,他们想参与,但拿的不是股权,而是币。
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去跟他们上游的传统LP说:现在,资本市场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你要允许我们在传统的基金里头,拿出一部分钱,去买币,而不是买股票;第二,或者我们就干脆发起一支新的投币基金,我们专门去投这个币。因为市场就是发生了变化,而VC必须去适应这个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