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精神:张江制药人的坚守
发布时间:2018-07-10 报送来源:张江头条

这次,“药神”真的戳到了我们。
    “查出病的时候,老婆怀孕五个月了,现在我只想听她叫声爸爸。”
    “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
    “我从家里跑出来,就是不想连累他们,估计以为我早死了吧。”

  

没有波谲云诡的刺激曲折,而是用真实与真情刷出现实的轮廓。一部《我不是药神》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强大如人生,而又脆弱如生命。当然,平凡如我们,生命的脆弱总会让我们害怕死亡;但在生命的前方,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进口抗癌药零关税、罕见病用药简化上市、国家医保局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也让更多癌症患者不再是孤军作战,能够真正实现“病有所医”!
    当然除了政策的推动,中国原创新药的崛起也让大家看到了现实“药神”的坚守。在千千万万的实验室中,在数不胜数的医院里,他们不断与时间赛跑,在每一分、在每一秒,只为研发出一粒良药,开启一条生命之路!

  

每粒新药背后都有一群潜心研究的英雄!
    每粒新药里面都包含制药人对生命的坚守!
    谨以此文向为中国制药事业默默奉献的
    张江制药人致敬!
    “药神”在身边。
    看了“药神”,心情是沉重的,当我们亲眼目睹死亡的冷酷和病魔的无情,是否也能像程勇那样勇敢踏出拯救生命的一步,完成自我救赎呢?
    好在近期张江生物医药领域风生水起,张江抗癌药登陆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药企业争相赴港IPO、跨国药企高管回归本土,这加快了张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也让张江的本土创新药企进入了全新阶段。
    十二年磨一剑
    近期,张江原研药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个独立由中国人发明、中国企业研发、中国医生临床研究的抗癌药“呋喹替尼”即将上市,这一成果被国际顶尖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接纳并于6月26日公开发表。

   

这一创新成果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共同牵头,和记黄埔医药与礼来制药投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28家临床药物研究机构参与完成,是我国首个从发现到新药上市申请都在国内完成的一种新型口服抗癌靶向药物,预计今年内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
    据和记黄埔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透露,在全国28家医院同时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表明,呋喹替尼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达62.2%,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9.3个月,较常规支持性治疗延长了2.7个月,充分证明它对晚期结肠癌有非常好的疗效。
    “呋喹替尼”从立项到目前进入上市冲刺已走过了12年,12年的精益求精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对国内生物医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有着重大意义。李进教授把更是这项成果誉为浦东张江土地上盛开的原创“药物之花”。
    制药,是一种长久的坚持
    2013年,安进亚洲研发中心与上科大两大生命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研究。将研发中心落子本土高校,安进成了诸多跨国药企中的另类,而作为安进亚洲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张明强博士有着自己的目标:打通产学研之间的接力。


    安进亚洲研发中心负责人 张明强博士  

经过四年发展,安进亚洲研发中心积极布局的产学研联合研发的战略也初现成效。2017年,双方在全球首次解析了APJ受体的三维结构,为心血管疾病新药设计和先导物优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成果也已发表在5月18日的Cell子刊《结构》杂志上。
    荣耀背后,是张明强博士以及他的科研团队付出的辛苦与汗水,每天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一次次失败,重新来过,一次次尝试直至成功,其中的孤独与艰难旁人难以感同身受。即使如此,失败过后依然饱含热情,遭遇瓶颈执着应对,驱使着张明强博士的,是心怀中国制药、同时作为科研人员强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而这些,已深入骨髓。
    早在2012年,张明强博士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欧洲,怀揣使命回到祖国,一心想在本土上市新药,造福中国患者。他也一直为此而奋斗着,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坚持背后,是强烈的使命感
    2004年,罗氏中国研发中心落户张江,走出了跨国药企的第一步。作为当时罗氏的首席科学官,陈力对张江情有独钟。那时候的张江处处在起步的阶段,楼房不多,企业稀少,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建设就在水泥瓦楼中起步了,之后吸引了一批研发外包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逐渐形成了产业与平台都聚集的生态圈。


    华领医药创始人、CEO 陈力博士

2011年,随着国内创新药环境的改善,陈力觉得时机到了,离开罗氏创立华领医药,入驻张江,把他的理念实地扩展下去。从科学家到管理者,从秉持创业者的心态到履行创业者的责任,陈力始终把“为中国人研发创新药”作为目标努力追求着。
    得益于在罗氏期间就尝试的联合创新模式,陈力与华领医药即使没有实验室也能做技术研究,与其他企业的对接,让陈力与华领能专注于产品的研发。由于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还较弱,陈力认为:利用好国际资源提高自身标准,才能缩小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于是,离开罗氏后,陈力从罗氏引进了2型糖尿病新药HMS5552,自己完成了临床测试,并有望在2019年让中国患者在全球率先使用这款药,“为中国人研发创新药”这句话,陈力与华领始终在贯彻并执行。
    近期,华领医药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港交所上市,所筹资金将全部用于资助公司完成全球首创糖尿病Dorzagliatin临床试验以及上市工作。新药有望解决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根,造福全球逾四亿糖尿病患者。
    投身医药行业20余载,陈力依然为中国医药的创新而奔波,为中国患者研发新药、好药,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
    从仿制药到原研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背后,一批批人为了研制新药默默奉献青春,呕心沥血。研制新药的战线很长,可能到最后依然无果,但驱使他们奋斗在研发一线的,是心怀中国医学事业的革命奉献精神,即使熬白了头,但初心未改。
    在中国生物医药积极与国际接轨的大潮下,张江生物医药生态建设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在张江诞生,中国原创新药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本土创新药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