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领域独角兽的“春天”来了
发布时间:2018-04-04 报送来源: 科Way

根据科技部公开发布《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独角兽共164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其中大健康领域独角兽企业共14家,5家在上海,位于张江药谷的复宏汉霖荣登榜单。
    今年初,通过对张江园区内发展潜力较好、估值在5亿人民币以上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梳理,结果令人振奋。除了复宏汉霖已经成为新晋中国独角兽外,还有59家准独角兽企业。
    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独角兽企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力程度的新标尺,是彰显一个国家及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近日,“拥抱独角兽的春天”——张江生命科学沙龙在中国药谷生物医药创新交流中心举行。
    不久前,港股和A股纷纷进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敞开了对生物科技公司的大门:港交所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A股将为生物科技等四个行业的独角兽公司开启上市特别通道。
    这些政策的不断出台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生命科学领域将迎来新发展,2018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年;二是具有高成长性的生命科学领域创新企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
    张江生命科学领域独角兽企业的“春天”来了。


叠加政策带来产业发展红利
    张江可以集聚那么多的准独角兽企业,离不开政策的突破和先行先试。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表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建立优先审评、特殊审评通道等等这些改革试点,使得张江的新药研发环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对创新主体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
    2016年8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通过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相分离,实现生物医药领域代工模式,大大加快了本土创新药产业化进程。
    2017年9月,药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扩展至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且上海也是后者唯一的试点省市。同时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上海服务站揭牌,更是一次探索监管模式创新,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助推医疗器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创新企业的有益尝试。
    2017年3月,上海海关正式开启张江跨境科创中心试点运行,出台的四大类12条措施支持科创中心建设,面向所有科创主体,提供“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海关、国检将机场货站和监管口岸功能延伸至张江,通过关检合作、流程再造,整体通关时间从原先的2-3个工作日缩短至6-10小时,让创新主体切实感到了便利和时效。
    与此同时,张江科学城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审批改革实施,贯彻落实“当场办结一批、提前服务一批、当年落地一批”的“三个一批”改革要求,打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最后一公里”。
    多项影响深远的政策叠加,带来的将是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成长的“烦恼”
    自2002年到2016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以近15%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张江药谷的发展已经跨越了依靠政府扶持和招商引资的阶段,转向依靠产业生态体系自身的巨大‘磁场’吸引企业汇聚于此。”楼琦表示。
    这两年张江新进的生物医药项目50余个,集中体现为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全新小分子药物、创新靶点单抗等前沿项目。而70%以上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属于“金字塔尖科学家+原跨国药企高管团队+全球化技术研发团队+顶级风投”的豪华阵容组合。
    产业规模和质量飞速增长的同时,带来的空间等产业发展难题也日益突出。
    和元生物技术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浦东企业,在张江已经扎根发展整整12年。“我们一直在做病毒载体,做CRO、CMO平台。当初在药谷的时候,主要服务对象是两三千家科研机构。后来转至医谷继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1万多平米办公空间。但我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发展工艺,目前的生产平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董事长潘讴东说,和元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产业空间不足,而这也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难题。
    楼琦回应称,一方面,张江科学城有1/5的区域将用于发展生命科学产业,在梳理和整合过程中,盘活自身资源;另一方面,国际医学园区、张江东区以及张江金山园区,释放后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的产业用地需求,同时整合张江科学城197平方公里拓展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做好产业布局。
    未来,张江除了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还将对生物医药园区和国际医学园区等所有区块进行产业整合,实现南北企业联动发展。“南北共打一张牌,瞄准一个目标,建一只共同的团队,无论药谷和医谷,得到的服务将是一致的。”传承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优势和国际医学园现代医疗服务平台优势,为全要素集成的大健康时代到来创造平台,为全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制造核心驱动,引领产业“再出发”。
    园区服务的提升,很大程度来源于企业的倒逼,对政府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构建政府、企业、资本市场和园区四方联动机制,共同探索产业政策的细化和落地、产业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在政策环境、产业生态和创新资源的共同“滋养”下,张江势必将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独角兽”的培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