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张江科技港:变现时代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8-03-24 报送来源: 科Way

园区名片
    张江科技港,位于临港综合区内,占地4平方公里,紧邻滨海高尔夫球场、鲜花港和森林公园。占据临港北端最优区位,距离浦东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与上海市区快速接驳。园区以“未来城市”为规划理念,引领科技创新,将打造“智慧产业+智慧生活”融合的未来城市探索实践区。集聚优势资源,汇聚前沿活跃的创新创业力量,营造活力开放的创新氛围,配备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完整生态链,打造产城融合、以“未来城市”为主题的高科技园区,引领New-ICT产业,成为上海智慧园区的新标杆。


“我们17年的研发成果正处于技术变现的关键时刻。”电话另一端的宫雅卓一直奔波在去往各地对接的路上。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落地临港张江科技港。
    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变现到底有多远?有多难?有多瞬息万变?
    张江园区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集聚“技术研发”的开发使命,带着满溢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光芒,如何继续守望研发成果走向产业发力端?随着浦东四大国有开发公司张江集团、陆家嘴集团、金桥集团、外高桥集团“挥师南下、决战临港”,张江集团筹建的张江科技港适时而生。
    新战场
    浦东是上海创建全球科创中心的主战场,其中,张江是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临港是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对于浦东来说,地处上海最南、面向东海的年轻临港是“二次创业”的新战场和新空间。


上海张江临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元世魁带我们来到了这1平方公里的张江科技港所在地块。如何盘活这1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实园区开发的方式大体就分两种,直接出卖土地和自己开发后再招商出租。当时已是傍晚,一条刚刚铺好的柏油马路两旁灯火通明,一边是金桥开发集团在临港所属地块,采用了土地出让的方式已建成现代化的工厂,现代化的流水线正在安静运行生产;另一边还是一片建设初期的工地,几辆铲车在挥动着铁铲,一辆辆运土车在马路上驶过,将土卸下再往返于张江和临港之间。元世魁指着桥边的一块泥沼地说,这里就是未来的量子公园。


“量子公园”这个名字带着浓浓的张江气息

上海的科创产业聚集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会说当然是张江科学城。但是看一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科创产业布局图就可以发现,上海的科创产业已经脱离张江科学城的单核模式,走向张江科学城-临港奉贤智能新镇双核驱动的发展布局。以临港奉贤智能新镇为主导的临港科创布局,其规模大小和发展能及几乎与张江接近,其偏生产智能制造的产业定位,与张江偏技术研发的产业定位,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了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框架体系。
    当“张江”的科创品牌遇到临港,如何实践临港新城产城融合的创新驱动区、上海创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最佳实践区的使命与责任?
    张江科技港的产业定位是布局精密仪器仪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ICT等关键制造产业,承接张江科学城的关键技术的中试与产业化,同时为临港地区“2+3+4”产业布局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元世魁说:“从底层支撑上层的产业集群是张江科技港在临港的选择。”
    临港对高端制造对产业的定义还是偏传统。掐住高端制造咽喉的瓶颈产业是临港所缺失的,而这些瓶颈产业恰恰是张江这么多年培育出的产业优势。”
    在一个待拆迁的农家乐二层小楼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张江科技港”。走进这个最后存留的农家乐,一扇扇窗里亮着灯光映出一个个还在伏案工作的张江人,院子的一边树立着三个木制的旗杆,上面旗帜飘扬。
    三倍的开发成本


2017年9月底,张江临港公司在临港获取张江科技港一期产业用地110余亩,打造先进制造产业园。1吨承重量级、1千方的地下消防水池、外资企业FM认证的消防保险资质、人车分流的通道——这些是元世魁描述张江科技港建设时强调的几个关键词。
    元世魁说,“张江科技港的开发成本是普通园区开发的三倍。建高品质的园区再以运营的形式发展,是张江科技港的选择。”
    从产业园区的一般发展脉络来说,从传统工业园区、科学园区、产业链园区、生态智能园到产城融合园区形态,张江科技港更关注企业的需求是什么。“之前临港的厂房,要么特别简陋要么就是纯办公用房。张江科技港这样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精品厂房在临港很吃香,现在只是担心厂房建设进度赶不上客户的需求,所以大家都在日夜兼程。”
作为老张江人元世魁经历了老张江开发的历程,张江开发已成为一块科技创新的品牌。如果再造一个张江,之前张江缺失的条件、无法满足的企业需求,到了临港张江科技港都想尽力弥补和满足。
    从初期规划开始,张江科技港就对潜在企业客户群体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强调土地兼容和建筑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强调地块的可达性,强调形成从较大公司到中小公司的集群,产业聚集效率最大化并满足中小微企业发展轨迹的不确定性与空间的需求;从土地运作到产业生态培育、创业氛围的营造,注重形成产业园的整体形象。最终方案落地,位于临港综合区先行示范区内的张江科技港的先进制造产业园,110亩的工业用地将建成18万平方米高标准的中试厂房和研发混合空间产品。


元世魁说,张江科技港就是要打造一座未来城市,一座新ICT技术可以在园区试用应用的园区。要开辟以各功能特色为主导的先进制造元、IC中试元、创意产业元三大“元件”共同形成“张江·临港芯”。
    从目前来看,工业4.0、智慧城市、(全渠道)银行、电力等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和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都已经说明ICT正在带动传统产业进行新一轮的进化。新 ICT充分融合了IT与CT技术,提供大规模通讯、存储和处理能力,并能够作为灵活敏捷的支撑平台,支持业务快速变化的功能目标、系统环境和应用配置的全新ICT发展阶段。


宫雅卓是国内长期坚持专注于虹膜识别研发团队发起人,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一个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国家标准GB/T20979-2007“信息安全技术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小组的负责人。
    他将自己的创业公司聚虹光电从繁华的杨浦搬到了临港,在张江科技港没有建设完工的这段时间暂时入驻在张江创业工坊@临港。宫雅卓说,作为研发型企业,聚虹光电和一般创业企业不太一样的是先用15年的时间自己研发出了产品再去融资,现在正处于技术变现的关键时刻。像聚虹光电这样前期具有独特技术优势创业公司,最需要的就是政策的扶持,更需要专业的服务。


同样入驻在张江创业工坊@临港的图盾创始人马计国说:“张江这样成熟的创业平台,支持产品原型很重要,对创业企业的第一次撬动很重要。”
    马计国创立的图盾拥有自主研发的图像算法,能够从图片中提取特征转成存储在数据库的变量。“这样一来,别人都在基于文件做对比,我们是基于数据库做对比,关键信息可压缩在1kb。别人是用1-2万对比100-200万,我们能做到用40多亿同时对比800多亿。”
    走出张江创业工坊@临港的二楼电梯,就看到图盾布满一个办公单元的存储片区塔。马计国说,图盾之所以能实现这样强大的技术功能就是有了这些存储片区塔的硬件支持。创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图盾在技术上的突破经历了三次挑战、系统做了三次升级。实现了从少量的个人摄影师图片到一天以内的图片产品比对升级后,马计国向一天一亿张图片的对比巅峰冲刺。但是要完成这次冲刺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存储设备作为支持,当时的解决方案有两种——租用腾讯的存储空间或者自己建立存储片区。两种方式对于创业早期的马计国来说都要背负巨大的资金压力,是否要走下去?“当时我基本已经放弃了。”马计国说,“但是元总一直鼓励我,最终我们的技术升级项目得以与智能制造项目合并申请,获得成功。”2017年末图盾的对比系统3.0版本升级完成,219亿的侵权图片市场被图盾撬动。
    马计国说,“在大数据与图片维权市场,图盾是中国走在最前面的企业。”图盾可以全网搜索侵权图片,8秒内能在数百亿图片中快速搜索到目标图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的图片对比数据库,平均每台电脑存储量是传统数据库的4倍。马计国自主研发的爬虫系统图盾,可以检测到电商类、微信公号、微博等有价值的目标网站。
    像马计国一样的创业者们让临港的明天充满想象,说:“互联网时代的图片就是如同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资源。如果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图片都出自临港,临港就是图片之都,将有上千亿的市场。现在正是卡位战的关键时刻。”
    如何联动?


创业者宫雅卓和马计国目前都入孵化在创业工坊@临港。创业工坊@临港总经理陆秀峰(左一)说,创业工坊@临港是张江独创的“创业工坊”模式,是张江的桥头堡,是张江科技港的前哨
    如果说张江科创中心像一个高新技术的蓄水池,集聚了大量的高端科研技术成果,张江科技港的历史使命就是为这些企业技术产品的展示和试用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企业打开市场。
    从2013年底临港开发指挥部挂牌起,张江科技港就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开发、管理和招商,按照产业联动、项目协同、服务延伸、政策叠加的一体化发展原则,力争把张江科技港先进制造园建设成为全国智慧生态的制造园区标杆。
    临港、张江之间如何互动?
    张江作为上海科创建设先行者中的先行者,积累了深厚的改革先验。这些改革建设的经验如何与临港的实际相结合?临港作为国有企业的建设模式如何与张江的步调一致?对于元世魁这批先期开发者来说,客户满意度、集团绩效、张江总资产平衡等等都是肩上的责任。
    2017年12月底,张江科技港·先进制造产业园获得施工许可进入快速施工建设阶段。在上海市建设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在区委区府要求“积极推动临港地区和张江科学城联动创新”的指示下,张江集团该临港首发项目的开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8年1月31日先进制造产业园开工暨项目签约仪式如期举行

该项目作为张江集团该临港首发项目的开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质性启动了张江与临港的联动,通过加强产业资源互通、区域间人才的互动交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临港转移转化,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张江孵化器@临港早在2015年就正式启幕  

随着着张江临港孵化器项目落地,以及日前全面启动建设的张江临港科技港项目,一条贯通南北的张江创新创业走廊轮廓正日渐清晰:南部,打造面向浦东、辐射上海的国际生态智慧城;中部,以科技内涵、产城融合为特质的中区南区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北部,园区核心区域的张江国际创新中心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加速器、孵化器。
    “创业工坊@临港”就是当时伴随孵化器“南下”的创新模式。为给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快速试错、低成本试错”的有效平台,张江创业工坊项目于2011年应运而生。入驻临港是“创业工坊”项目的一次整体升级与扩容,以更丰富的空间布局和精准的创业服务帮助创业者把握临港特有机遇,实现海内外高科技成果转移,先锋科技产品、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张江集团投贷孵资源平台还将发挥平台优势,为入驻项目提供包括科技投融资、金融产品等在内的一系列有力支撑。


在这条南北创新创业走廊中,资源、人才、智力得以顺畅流动,让张江与临港地区发展紧密结合,运转高效,独特的合作模式也必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提供有效探索和经验。如今张江培育出的许多成熟企业,比如盛美、延锋汽车、透景生命、ABB等都落地在临港继续产业化发展。
    元世魁说,每天在张江与临港之间奔波虽然路途遥远,但看着天空络绎不绝的飞机、路面飞速奔跑的磁悬浮,想着18万方即将交付运营的厂房,心里充满期待。
    张江科技港星火燎原,守望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