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学习高手是如何值回票价地参加一场沙龙的
发布时间:2018-03-19 报送来源:何平、warfalcon

做为学习爱好者,一定会经常参加各种线下活动,但很多人活动是参加了,收获并不大也就停留在听完课的程序。前几天看到何平老师写了一篇参加沙龙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还记得锦英周年庆活动上,时任头马89大区长Kelly guo在台上说:u do one thing ,as u do everything。
    我在台下想,嗯,其实在学习上也一样。你如何参加一场沙龙,就看得出你是如何学习的。
    说起来,我参加的大大小小学习/培训/读书沙龙,简单算算,也有300+场了吧,以下是我的发现。


 一、参加前
    1)明确要解决哪3个问题?
    不带着问题去学习,犹如没计划购物而路过商业街,结果肯定是空手而归。当然这个比方只适用于直男。
    即便沙龙听到最后,也没发现干货,你还可以提个问题,以便不浪费自己投入的时间。
    2)调研老师是何方神圣?
    虽然没有客观评测,但我觉得看着作者亲笔签名的书,学习效果要好三倍。因此,我总是提前调研嘉宾,是否有出书。
    当然,这还有套近乎的效果。现场即使一万个人围着老师叽叽喳喳,而你低调站在一旁,但只要手中有书,老师一定也会抽空临幸你。
    仔细看看老师在简书、公共号、博客、微博上的文章,对于与会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很有必要。
    而加上老师微信,提前预祝活动成功,就是新时代的尊师重道。
    3)规划要几点出发?
    要准时出席一次沙龙,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太难。
    因此,我建议,要非常不准时。
    至少要比老师早,最好比工作人员还早。
    与其结束时,一万个人围着老师,不如提前一个人霸占老师。
    这是我觉得超级简单,但很遗憾没有多少人会去做的。
    在沙龙里,想做到给人留下印象,除了帅、思想有深度,早到可能是最简单的办法了。如果你还能主动去帮忙,你就成为了沙龙赢家。
    我在2011年刚混培训圈时,某机构的服务是我觉得做得最人性化和标准化的。他们会给与会者专门制作一个邀请函,不仅有内容介绍,还有路线、饮食建议、提醒带名片等。
    受此启发,前几年,我都会自己给自己做一个。无论如何懒,你至少提前百度地图一下吧。
    在还没混到前排留座的级别时,千万不要迟到。迟到会让人质疑你的人品、情商,乃至智商。
    二、参加中
    1、第一排就坐
    如果你习惯用电脑、手机,那么请找有插孔的第一排座位。
    据科学研究,第一排的学习信号接收是最好的。
    常言道,人脉很重要。那么,人脉建立,从离得近开始。
    俗话又说,跟什么人在一起,就成为什么样。想成为重量级人物,请从坐第一排开始。
    坐第一排的人自信,做第一排的人阳光,做第一排的人…可能会被人撵走。
    去年全国“我是好讲师”比赛,D老师说,“何平,很高兴认识你,不过第一排是评委席…”好吧,聊了半天了,微信也加了,名片也都递遍了,我就坐第二排吧。
    之后还因为熟悉,被选中了一个奖品。
    当然,你要提前溜出会场,就坐后面吧。
    2、认识老师、主办方、学霸
    老师、主办方、学霸,这是你必须认识的三种人。当然,如果你是来认识美女的,请你微调下。
    他们懂得比你多,消息比你灵通。
    合影、交换名片,加微信,这是你可以用的三个方法。当然,你说我做不到,我想说你至少可以面带微笑、问声好。
    去年初分享时,有人送了我一封手写的信,我清楚记到现在,还做成了案例。
    如果你想多得一些,除了多花一点钱,就是多花一点点点心思去做事。
    我不会告诉你,我花了一点点点时间,就得到过很多别人花几千上万才得到的学习机会。不能说全是我自身的因素,但至少在对方眼里,我跟一般人有所差别。
    3、自我介绍、发言
    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很难,因为人生不能预测。不过参加沙龙,这两件事,是肯定会发生的。
    你要不要提前准备下?
    自我介绍不用太复杂,你家小区门卫常用的三个经典哲学问题就好,“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而战隼老师还特别建议,内容里“要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点”。
    那么,你可以围绕着一个关键词说,来锚定印象。比如我就会说,“大家好,我是学习家何平(我是谁,关键词“学习”),曾担任500强车企培训经理,还发起、运营过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在内的7个学习社群(我从哪里来),期望今天解决心中的xx问题,也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学习的一切问题(我要到哪里去)
    你还可以用图像来激活听众右脑,比如手绘一张色彩斑斓的脑图,然后拿在手上,介绍自己。
    甚至,你还可以用动作来引起注意,比如突然下地,用一个单臂俯卧撑来说明自己爱运动。我就用过,效果不错。另外,来一段姓名藏头诗?唱一首歌?赠送大家一些福利?相信你有很多才艺
    另外,发言,也是锻炼演讲和胆量的一个好机会。早年,在台下准备举手时,我心跳快得要蹦出来。而现在随便什么场合,我都可以和台上的谈笑风生了。
    如何发言,大家可以搜搜战隼老师以往的好文章,我就分享一点,切记简洁,一次一个,否则要被人白眼,还可能会成网红…
    “唯有发声,才能影响”,这是我在拆书帮成都蜀汉三周年上的演讲主题句之一,也同样送给大家。
    4、记笔记


反正听讲时,你手是闲着的。之后,你还可以分享给其他人。
    提供给老师更好,老师喜欢认真的学生。
    会画思维导图也好,会有同学转发你的作品到朋友圈,给你吸粉。
    “要有重点,不要纠结一个词到底什么意思…”记笔记,是一件技术活。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到底是复印机操作员,还是学习高手。
    对了,尽量不要拍照,录音,反正我发现,一般是不会有兴趣看第二遍的。
    5、鼓掌、点头、张嘴
    台上的嘉宾,其实是很脆弱的,他需要你的爱。
    即使你不爱他,你也要爱自己。花了钱、花了时间,如果你多投入一点,你会多学到一点。
    我人送外号“首席捧场王”,期望有一天与你同场竞技。
    三、结束后


1、整理名片。切记用“名片全能王”扫完之后,回家再扔...
    2、寒暄新朋友,发朋友圈
    感谢下老师、组织方等。当你今后当了老师,或开始组织沙龙,你会发现一个活动的诞生是很费神的。
    另外,一个人是学习暴发户?是游客?还是学习达人?你从朋友圈就可以看出来。
    凡是内容里没有下一步(xingdong),都没有下一步(shouhuo)。
    我面试员工,考察学习力、执行力如何,第一看朋友圈。
    3、行动
    知识没有用就没有用,知识有用才有用。
    4、反思总结
    战隼老师在这个步骤补充了一些建议:“要阶段性总结实践经验,输出系统性文章,包括知识来源是哪个活动?得到了什么效果?…
    写完之后,还可以@下分享嘉宾和主办机构。这样他会对你印象深刻。只要文章写得过得去,举办方也有可能会把你的作品发送他们的公众号或其它平台上,用来证明活动的效果不错。与此同时还能扩大你的个人影响力
    还能用这个理由跟分享者进行沟通,有什么不会的,也可以借机请教一下,次数多了之后,很容易就会对你建立起不错的印机,只要你坚持去做慢慢就会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你,也可以借机会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战隼老师第一次对彭小六有印象,是他在十点读书会100天阅读训练营后做的结营分享,分享做的不错。后来在拆书帮年会上还一起聊了一会,那时总能在别人嘴中听到他的消息,还经常看到有人传播他在简书上写的文章。后来才知道他在那几年,经常自费做高铁和飞机去各地参加活动,做分享,在简书上写爆文,慢慢的就开始火了。
    总结一下:
    每次沙龙,
    带着入场票的多,带着问题与书的少;
    参加的多,早到的少;
    后排的多,第一排的少;
    被动听讲的多,主动结交的少;
    沉默的多,发言的少;
    记笔记的多,行动的少;
    而行动之后有总结的,就更少了。而总结中还感谢嘉宾、请教一些新问题,并分享出来的,就少之又少了。
    你是那一个1%的学习高手吗?
    从你的下一次沙龙开始做起吧。udo one thing ,as u do everything!